?;さ脑鹑危貉萁呒?、法律性质及中国的立场
作者:堵一楠 2021-08-30 15:17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作为21世纪全球人权领域的重要议题,“?;さ脑鹑巍痹诹瞎拇罅ν贫?,一度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利比亚?;螅氨;さ脑鹑巍痹谘源呛托卸牟忝娉氏殖鼋厝幌喾吹拇?。有鉴于人道主义干预的正当性困境,“?;さ脑鹑巍钡靡圆?,并取得了观念竞争的胜利。根据国际法的渊源理论,将“?;さ脑鹑巍背莆幌羁蚣艿乃捣ㄊ乔〉钡?,但其并非全无规范性内容?!氨;さ脑鹑巍笨梢源印肮业氖滓鹑巍焙汀肮噬缁岬牟钩湓鹑巍绷礁鼋嵌燃右酝甘樱罢呤恰氨;さ脑鹑巍狈尚灾实闹饕逑?,而后者正是导致其陷入制度化僵局的原因。重新协调“三大支柱”的关系是可能的突破路径之一。为了实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环境,中国在谨慎接受“保护的责任”话语的同时,也开始参与干预理念的建构,并提出了较为具体的主张。
各国的犹疑不定,从侧面反映了二战后西方学界希望将“个体性”与“社会性”同时囊括进国际法规范体系所导致的悖论。有学者认为,矛盾无法从根本上被消解,“?;さ脑鹑巍敝贫然慕淌率瞪弦丫舱?。[60]类似的批评往往指出:纽伦堡审判以来相关的宣言、条约、决议等已经对国家?;て淙嗣竦囊逦褡鞒隽斯娑?。目前所需要的,是推进国际机制以有效应对灾难。但是,2005年世界首脑会议及其后的活动表明,“?;さ脑鹑巍比匀皇芾в谌说乐饕甯稍さ暮诵奈侍猓豪憾胍庠溉笔АT诖?,将二者相区分的尝试是不成功的。所以,“?;さ脑鹑巍敝皇嵌韵执娴墓娣队胧导辛吮嘧牒椭厥?。[61]上述观点所隐含的前提,是将“?;さ脑鹑巍钡某砂芡耆榻嵊诘谌е?。然而,正如摩根索(Hans Morgenthau)所指出,意识形态并不能改变以下基本事实:国家利益而非抽象原则将仍然是所有国家决定干预和选择手段的首要因素。[62]国际干预的结构性问题,来源于道德与现实的永恒张力。[63]其彻底的出路,也只能有待于在未来长时段的历史语境下,发生渐进的伦理涵化或激进的秩序变革。[64]在这个意义上,强调对第三支柱的实施要素加以明确和细化,收效可能是相当有限的。因此,有必要认识到,尽管第三支柱的进展有所放缓,但自2011年以来,在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层面,“?;さ脑鹑巍蓖ü约扔辛闵⒐嬖虻恼嫌虢馐?,正越来越深入地内嵌于国际实践,逐渐形成了包括联合国、区域组织、主权国家等不同主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结构,正迈向全球人权治理的系统性战略框架:
[60]徐崇利:《“保护的责任”制度化进程之夭折》,《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
[61]Stephen P. Marks & Nicholas Cooper,“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Watershed or Old Wine in a New Bottle?”, Jindal Global Law Review,1,2010, pp.105-126;Petra Peri?i?,“Implications of the Conflicts in Libya and Syria for the R2P Doctrine”, Zbornik Pravnog Fakulteta u Zagrebu,5,2017.
[62]Hans J. Morgenthau,“To Intervene or Not to Intervene”, Foreign Affairs,3,1967.
[63]Roland Paris,“The‘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and the Structural Problems of Preventive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 International Peacekeeping,5,2014.
[64]金新:《国际?;ぴ鹑蔚穆桌砝Ь场罚堵桌硌а芯俊?,201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