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炮约免费-51品茶风楼阁全国,快餐500元2小时联系,全国楼凤论坛兼职平台

中国社交用户头像选择的文化解释*

作者:林升栋 吴晶晶 易苑 刘红琪  2022-04-27 15:52  新传播    【字号:  

用户对于社交媒体头像的选择是其在虚拟空间进行自我呈现与构建的重要方式。一个有趣的观察是,美国社交媒体平台多流行本人的“大头照”,而国内用户却很少选择自己的真人照为头像。在中美两个属性功能最为接近的社交媒体平台——微博和Twitter上,研究者分别进行头像随机抓取,样本量各为100。小样本抽样结果显示:中国用户更偏好非真人头像,而美国用户更偏好面部清晰的真人头像,验证了中美用户社交媒体头像的偏向观察。社交平台头像的不同呈现承载了用户对自我的不同理解和期待。为了深入探究中国用户不爱用真人头像这一媒介行为的文化原因,研究者采取深度访谈法,调查了28位中国微信用户的头像使用情况。通过调查发现,被访者虽然存在个体差异,但中国用户不用真人头像这一现象却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中有着诸多共性原因:一是中国用户在差序格局的社交关系下,对陌生人存有较高警惕心,强调对容貌隐私的?;?;二是中国用户注重他人的评判与眼光,害怕公开化的个人形象会招致别人的凝视和讨论,对自我形象呈现出高度在意和谨慎的态度;三是中国用户强调精神自我,倾向于借由客体“托物言志”,含蓄地表达自我情感和思想。研究表明,虽然人们在虚拟空间的交往中摆脱了身体在场的情境,然而文化却以一种更为隐匿的方式深刻地形塑着他们的媒介使用行为。


中国用户对于自我的意向性认知不仅仅是反映当下的自我,往往还会包含自我理想和灵性成长。他们对自我的认知也强调个人的道德修为,并视之为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如图11,被访者使用了一个中国人共通的文化符号——“青莲”,来传达自己的人生观:“自己比较喜欢青莲的意象,青莲素有‘出淤泥而不染’之意,如同李白称号为青莲居士……包含着自己不同流合污,造福社会的理想。此外,青莲也有青涩、不成熟、还在成长中的含义?!保⊿18)于她而言,青莲承载着自我预期的道德品质,是自我理想追求的化身。而将其用作日常可见的头像,正是完成一种内心深处的自我激励和自我表达。头像中的隐含意思,能够诠释出本人希望和世界保持一定距离的想法。被访者希望回避过多的交往,保持自我而非改变自己,从而实现自我和谐。此时,头像就是自己的理想化身和形象符号,代表本人对外传达。“图画中的枯藤和死水就像是生活,黑暗而狰狞,但也可以映射出莲花圣洁的倒影。就像是善恶交织,能和谐地融为一体,又好像没有什么情感,传达我平淡生活的感觉”。尽管有时这种含义和暗示并不能完全被外人所知,被访者却并不非常在意,“最重要是我明白,如果有人懂那当然更好”。对于这部分中国用户而言,头像暗含了一种积极而又内省的自我认知态度,相较于他人的理解,自我的内向传达更为重要。

中国人的自我观念更加偏向于对自己精神内涵的整体感知,这种意向联系的认知方式可能与中国人更重视直觉思维有关,感性的直觉思维会更为强调物象与审美主体间心意的契合与否,而忽略其形式特征。[18]而西方的认知思维会更加唯实,偏向对事物存在的本质认知,认为“我”即是“我”,头像的呈现更偏向实体存在的“相等我”。如果说西方头像多用真人照片,如同强调写实性的油画,“以形写形”,表现的是真我在网络虚拟空间的再现。那中国用户的头像就像是一幅幅“重在传神”的中国水墨画,是自我精神内涵在网络空间的意向性表达,虽然头像中无我的实体,却隐而不露地倾诉着主体我的思想、情感与经验。另外,在有限的访谈样本中,尽管不爱使用真人头像的中国人,选择了丰富多元的客体事物作为头像,但使用的类型和对象却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趋同性。例如,年轻用户会更多使用卡通、萌宠、明星类头像,而中老年用户会更偏向风景、植物类头像。普遍而言,中国用户中头像元素的选择往往都落在大众喜好的舒适区,大众对其很难有强烈的厌恶感和不适意。头像的选择原本是个体主动进行的个性化自我建构,最终展现出的却是一些趋同的“面具”,一些编码规则和审美追求在人际间互相传染,变得更为流行,成为更多人的参照。[19]以研究者随机点开的60人微信群为例,用人与大海照片做头像的就有7人,且构图和角度具有非常高的相似度,如图12和图13,但这两位使用者并不相熟。

image.png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