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炮约免费-51品茶风楼阁全国,快餐500元2小时联系,全国楼凤论坛兼职平台

中国社交用户头像选择的文化解释*

作者:林升栋 吴晶晶 易苑 刘红琪  2022-04-27 15:52  新传播    【字号:  

用户对于社交媒体头像的选择是其在虚拟空间进行自我呈现与构建的重要方式。一个有趣的观察是,美国社交媒体平台多流行本人的“大头照”,而国内用户却很少选择自己的真人照为头像。在中美两个属性功能最为接近的社交媒体平台——微博和Twitter上,研究者分别进行头像随机抓取,样本量各为100。小样本抽样结果显示:中国用户更偏好非真人头像,而美国用户更偏好面部清晰的真人头像,验证了中美用户社交媒体头像的偏向观察。社交平台头像的不同呈现承载了用户对自我的不同理解和期待。为了深入探究中国用户不爱用真人头像这一媒介行为的文化原因,研究者采取深度访谈法,调查了28位中国微信用户的头像使用情况。通过调查发现,被访者虽然存在个体差异,但中国用户不用真人头像这一现象却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中有着诸多共性原因:一是中国用户在差序格局的社交关系下,对陌生人存有较高警惕心,强调对容貌隐私的?;ぃ欢侵泄没ё⒅厮说钠琅杏胙酃?,害怕公开化的个人形象会招致别人的凝视和讨论,对自我形象呈现出高度在意和谨慎的态度;三是中国用户强调精神自我,倾向于借由客体“托物言志”,含蓄地表达自我情感和思想。研究表明,虽然人们在虚拟空间的交往中摆脱了身体在场的情境,然而文化却以一种更为隐匿的方式深刻地形塑着他们的媒介使用行为。


中西方两种自我观各具特色,这种特色应当会在自我参与社会互动中有所体现。以头像为例,用户对头像的选择并非是随意的,头像中的形象、色彩、行为举止都折射出既有的文化传统和自我建构的特点,人们可以借助头像更好地进行自我表达与自我呈现。西方对头像的研究,由于其主流是使用用户本人的真实头像,也因此少有关注不使用真人头像的现象。中国对头像的研究,主要关注使用动机,也没有在使用的头像图像与其自我之间深究。本文认为,中美社交媒体用户在使用本人真人头像与非真人头像方面的整体性偏向,正是中西方自我观差异在虚拟网络中的具体呈现,因此很值得对“我国社交用户为何少用自己的真人头像作头像”这一问题进行文化学与民族学角度的研讨。


四、研究方法

由于微博的活跃度已经下降,目前最为活跃的社交平台是微信,本文从用户使用的实际情况,以及上述观察的跨平台适用性出发,选择微信用户进行研究。与微博用户头像呈现情况相似,我们通过自己的微信群也观察到,微信的中国用户同样较少使用自己的真人照片作为头像,尤其是脸部特写的照片。为了探讨中国用户规避使用真人头像的原因,本研究采取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通过滚雪球的方式,对28位微信用户进行访谈。受访者相关信息如表1所示。半结构访谈提纲包括以下六个问题:

1、您为什么使用这个头像?

2、换上这个头像后,您还会经常点开,观看这个头像吗?

3、您如何理解您和这个头像的关系?这个头像能否代表您本人呢?

4、您希望通过这个头像向他人传达什么信息吗?

5、您是否担心别人不能理解您的头像?

6、您用过自己的真人照片做头像么?(若没有,为什么?)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