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交用户头像选择的文化解释*
作者:林升栋 吴晶晶 易苑 刘红琪 2022-04-27 15:52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用户对于社交媒体头像的选择是其在虚拟空间进行自我呈现与构建的重要方式。一个有趣的观察是,美国社交媒体平台多流行本人的“大头照”,而国内用户却很少选择自己的真人照为头像。在中美两个属性功能最为接近的社交媒体平台——微博和Twitter上,研究者分别进行头像随机抓取,样本量各为100。小样本抽样结果显示:中国用户更偏好非真人头像,而美国用户更偏好面部清晰的真人头像,验证了中美用户社交媒体头像的偏向观察。社交平台头像的不同呈现承载了用户对自我的不同理解和期待。为了深入探究中国用户不爱用真人头像这一媒介行为的文化原因,研究者采取深度访谈法,调查了28位中国微信用户的头像使用情况。通过调查发现,被访者虽然存在个体差异,但中国用户不用真人头像这一现象却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中有着诸多共性原因:一是中国用户在差序格局的社交关系下,对陌生人存有较高警惕心,强调对容貌隐私的?;?;二是中国用户注重他人的评判与眼光,害怕公开化的个人形象会招致别人的凝视和讨论,对自我形象呈现出高度在意和谨慎的态度;三是中国用户强调精神自我,倾向于借由客体“托物言志”,含蓄地表达自我情感和思想。研究表明,虽然人们在虚拟空间的交往中摆脱了身体在场的情境,然而文化却以一种更为隐匿的方式深刻地形塑着他们的媒介使用行为。
(二)理想自我与他者凝视
在访谈过程中,很大一部分被访者称是外貌因素影响了真人头像的选择?!拔揖醯没旧嫌米约赫掌鐾废竦娜硕际浅さ帽冉虾每吹?,我这种长得一般的,还是算了”。(S16)“我年纪这么大了,脸上都是皱纹,当头像不好看”。(S26)出于对自我容貌的负面审视,受访者选择规避将真人照片用作持续露出的社交平台的“门面”,而头像中的容貌展现也被默认成为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社会背景下,一种“看脸”才能拥有的“特权”。
在实际观察真人头像用户时,笔者也的确发现这些头像主人在呈现的照片中大多形象姣好,同时图像的性质也偏向美图照、艺术照、精修照等具有明显表演、展示性质的照片。例如图4,头像主人选择将自己置于美颜滤镜下,同时伴有一些卡通贴纸的遮挡,这让人物形象“看起来更可爱”的同时,也意味着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个体真实的肤色、五官、脸型等容貌特点。“比起一张更像我的照片,我可能会用一张更好看的”。(S7)相较于美国用户真实感强烈的大头照,这些中国用户表示更愿意在线上社交空间中表现出自己良好的一面,利用修饰后的美照构建出更加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展现给其他用户,而这也成为用户间默认的一种规则?!拔揖醯谜夂苷?,基本上大家发的自我照片都会P吧,也没有人会特意指出来。而且微信里面有很多人其实很难见面,你用一张美颜过的,那些人或许也认为你现实里和照片差不多。”(S13)尽管这些线上的美图可能会带有修饰、虚假的成分,但依旧为某些用户在虚拟空间创造了自我的存在感和心理满足,并认为这种形象展示将有可能会提升自我在他人心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