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炮约免费-51品茶风楼阁全国,快餐500元2小时联系,全国楼凤论坛兼职平台

中国社交用户头像选择的文化解释*

作者:林升栋 吴晶晶 易苑 刘红琪  2022-04-27 15:52  新传播    【字号:  

用户对于社交媒体头像的选择是其在虚拟空间进行自我呈现与构建的重要方式。一个有趣的观察是,美国社交媒体平台多流行本人的“大头照”,而国内用户却很少选择自己的真人照为头像。在中美两个属性功能最为接近的社交媒体平台——微博和Twitter上,研究者分别进行头像随机抓取,样本量各为100。小样本抽样结果显示:中国用户更偏好非真人头像,而美国用户更偏好面部清晰的真人头像,验证了中美用户社交媒体头像的偏向观察。社交平台头像的不同呈现承载了用户对自我的不同理解和期待。为了深入探究中国用户不爱用真人头像这一媒介行为的文化原因,研究者采取深度访谈法,调查了28位中国微信用户的头像使用情况。通过调查发现,被访者虽然存在个体差异,但中国用户不用真人头像这一现象却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中有着诸多共性原因:一是中国用户在差序格局的社交关系下,对陌生人存有较高警惕心,强调对容貌隐私的保护;二是中国用户注重他人的评判与眼光,害怕公开化的个人形象会招致别人的凝视和讨论,对自我形象呈现出高度在意和谨慎的态度;三是中国用户强调精神自我,倾向于借由客体“托物言志”,含蓄地表达自我情感和思想。研究表明,虽然人们在虚拟空间的交往中摆脱了身体在场的情境,然而文化却以一种更为隐匿的方式深刻地形塑着他们的媒介使用行为。


社交媒体头像虽然是用户按照自我意愿进行的自我形象构建,但同时也是一种在他人凝视下进行的形象管理。在精挑细选一张美照后,受访者依然“会不自觉地想象别人对这张照片的评价,别人会不会觉得其实并不好看,然后自己就觉得这张照片的缺点越来越多”。(S15)个体对自我形象的美化方向,表面呈现出理想自我的设计,但深层次也是在完成一种对假想“观众”眼光的迎合和调整。这种对于观众的假想不仅停留在容貌层面,还会延伸至对个人个性、品格评价方面的担忧。受访者会担心使用真人头像的自己“看上去有点自恋”“显得太张扬”“比较肤浅”等。从访谈结果来看,使用真人头像的用户会比使用非真人头像的用户不自觉地、更多地点开自己的头像,进行重复乃至放大地观看。这种强迫性的观看行为,正是一种用户不断自我审查,尝试趋向他人和社会环境眼光的妥协过程。

因此为了避免在真人头像下时刻需要面对的“凝视”,许多受访者表示不太会考虑将真人照作为头像的选择。即使是使用,一些用户也会更倾向于背影、侧面、低头等角度以及中远景构图的照片,以降低自我头像容貌展示的直接性。如图5所示,大海和建筑构成了头像的主要画面背景,人物在右侧边缘位置仅留下了一个令人遐想的侧身背影。

总之,无论是“露美脸”“不露脸”或是“少露脸”皆可反映出中国用户对于社交媒体头像中“脸”的在意和谨慎。一方面,中国用户非常在意自己在社交平台中构建的自我形象,认为只有良好的形象才值得展示,甚至有可能会采取一些修饰来进行自我美化;另一方面,生性含蓄的中国用户对自我表达的尺度又十分克制和敏感,即使是个人照片,在他人和群体压力下,受访者非常在乎他人有可能的意见或批判的观点,害怕公开化的个人形象会招致别人的非议和揣测。这种社会取向下的自我也让这些中国用户更习惯于退而反求诸己,寻求一种内向化的表达,避免对外主动、直接的自我身体显露。

(三)精神内省与托物言志

部分用户在访谈中认为真人头像不足以完整、深度地呈现自我:“照片基本只能透露自己的长相,而且很多时候也只代表我在某个时间点的某一面。”(S12)从这些被访者角度而言,真人头像对于自我呈现的意义十分有限,所展示的只是在某个特定情境下,一个孤立、截断式的自我容貌。相反,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头像展示出自我的性格特征:“这是动漫《新世纪福音战士》的男主角(图6),性格比较犹豫懦弱,和我还挺像的?!保⊿4)或是某一时期的整体内涵和状态:“这张照片(图7)是我的猫干了坏事我抓住它的一瞬间,觉得挺有趣,同时也影射我那段时间被命运扼住咽喉的感觉?!币谎砸员沃庑┦芊谜叨宰晕业睦斫飧饔谝恢志衲诤降恼宥兄?。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