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炮约免费-51品茶风楼阁全国,快餐500元2小时联系,全国楼凤论坛兼职平台

我国校园欺凌的治理体系研究— “伦理+法治”的分析框架

作者:邓达奇 戴航宁  2021-09-15 14:41  新传播    【字号:  

近年来,我国校园暴力、欺凌事件频发,态势愈加严重,本文基于以往国内外校园欺凌防治经验的总结与积累,进一步探寻本土行之有效的治理体系成为紧迫的时代学术命题。2016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文件首次采纳“校园欺凌”这一概念,为治理体系的学术探究提供了统一的话语平台。校园欺凌终极意义上是人际关系的“失范”,从“伦理”与“法治”两个维度出发可构建防治校园欺凌的理论基础,伦理之“善”为校园学生交往铺垫主体间沟通的认知基础,法治之“善”以“人是目的”为特殊意志的化身强调维护学生人格尊严的国家义务。在治理策略上,美国的反霸凌法+干预计划、英国的零容忍政策、新加坡的综合策略以及日本的反欺凌专门立法体系为我国提供了有力借鉴。具体到我国的治理策略层面,在“伦理”维度上应注重学生的主体间性、“教育至善”引导校园多元共治,在“法治”维度上注重“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互补、“三权互动”配合与“四位一体”的主体协同治理体系,形成反校园欺凌本土式综合治理体系。


第三,学校(教育机关)、家长、学生、社会的“四位一体”的主体协同治理。协同治理强调校园欺凌防治的情景与场域。学校是协调治理的主阵地,美、日包括我国台湾地区都确立了学校的主导价值。如借鉴“德日法”的我国台湾地区,建立了以学校“反校园霸凌应急小组”为协调平台的“‘早期发现—评估确认—及时处理—追踪辅导’四步走策略,并明确了具体个人的应急处理步骤,成功地构建了应对校园欺凌的治理体系?!?sup>[30]而学校主导作用的另一面是确立了其严格责任,包括教师在内的教职工都明确了追责机制。事实上,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17条、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第4条也明确了对教职员工失职的惩戒措施,必须进行合理解释与有效整合。在家长层面,英国的“零容忍计划”、日本的“反欺凌专项立法”就包括家长的补位与连带责任。例如在英国,学生因欺凌行为而导致停学或两次以上??问保?LEA(地方教育当局)可以向家长提起连带之诉,并发出家长“教养令”,要求家长陪同并及时开导教育子女。 [34]

我国近年来中学教育的“家校联动”计划一定程度上回应了此项要求,但并就此未获得立法上的约束力,而如何建立有效的家庭教育制度有待进一步研讨。就学生个人而言,一方面针对霸凌者应制定必要的惩罚机制,比如通过适用英美法系的“恶意补足年龄制度”[35]对不满14岁的青少年进行特殊惩罚。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受害者的引导,除基本的学校教育、信息反应、心理咨询等校园辅助机制,同辈群体社会支持机制十分必要。社会支持的施动主体网络应是一个多层次系统,具体而言包括了国家支持子系统、群体支持子系统和个体支持子系统。 [36]对青少年的社会支持可以有直接与间接两种形式,直接的帮助包括对青少年本人进行心理疏导、身体?;ひ约疤峁┬畔⒆裳爰际跖嘌档却胧?,间接的帮助包括对青少年的家庭进行帮助、为青少年的家长提供教育与咨询服务。最后,校园欺凌既是法律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其治理必须镶嵌进整个社会的网络中。英、美等国反校园欺凌的社会公权力组织十分发达,如美国的校园欺凌公益网,英国的全国防止虐待儿童协会(NSPCC)、欺凌干预组织(BIG)、戴安娜奖、儿童港湾等,[37]其专业能力十分突出,是政府、学校官方机关反校园欺凌的重要辅助力量。

综上所述,构建好以官方为主导,非官方为辅助的协作模式,明确官方有关部门的权力与职责并落实好责任承?;?,加强对非官方的民间团体的指导、鼓励、支持,优化官方与非官方之间的信息资源分享平台,达到从国家到地方,从社区到学校、家庭的多元一体协调合作机制是校园欺凌治理的终极方向。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