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归主”下近代传教士在华女俗“教化”进路与显隐效应*
作者:张小玲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女俗“教化”被近代西方传教士视为在华播扬福音的重要课业,他们认为“得到了这些女孩,就得到了这个民族”?;谥形魑拿饔帕拥燃杜判?,传教士们打造了西方女俗“样板”作为在“半教化”之近代中国进行女俗“教化”的参照,在“教化”进程中“纳中入西”,在批驳与攻讦间植入西方样板。传教士们的女俗“教化”实践,不经意间充当了近代中国女权运动思潮的启蒙工具。然而,不管是“为中国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十字军运动”,还是“拯救异域姐妹灵魂”的光辉,都掩饰不了“中华归主”的野心。在“中华归主”的荫罩之下,近代西方传教士们在华女俗“教化”课业偏颇中裹挟着征略先锋的嫌疑。
批殉节之风。德国传教士花之安在粤传教期间,当地迫使女子自经的风俗令其骇然:“粤东顺德风俗,女子于归之后,往往投环自经,其父母纠率多人,向男家索命,因而控诉公庭,赔偿命案,害人不浅。此风一炽,接踵效尤,后得公正绅耆联禀县尊,出示严禁,如有女子自经,与男家无涉,且不许以衣衿棺木成体而葬,只用席卷,或弃之荒郊、或投之河以献其丑,号令颁行,女子多有畏羞,互相劝戒,莫敢轻生,此风顿息”[28]。在花之安的描述中,当时粤东女子以死殉节蔚然成风,在某些地方甚至演变成了女方家人讹诈男方的手段?;ㄖ苍谄渲鳌蹲晕麽薅分胁党饬耸优由萁?、动不动就勒令其以身殉夫的贞操观,他认为“即以女子而论,固尚节烈,如韩凭之妻,坠台以殉夫难,绿珠坠楼,以避赵王,虽死不夺其志,至今咸称羡不衰,然苟非大故,则不必轻于一死”。如果丈夫不幸离世,但“有舅姑子女者”,不应该以死殉夫,“宜留其身以侍奉舅姑,而终天年,抚养子女,教育成人,便可完其贞节”。如果夫死而舅姑全无,则要“或设法以续夫嗣,或归宁以事父母”,不应该非得结束自己的生命来表示对丈夫的忠贞节烈。如果是“未嫁而夫死”,既可以代夫侍奉舅姑“于归守节”,即使“顺父母之命再许字于人,亦未尝不可”。虽然花之安劝诫女性“不必以身殉节”,“即不幸而遇险阻患难之来,亦当三思其身,三思其理,可生则生,可死则死。故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者,勿徒以一死塞责,而不计大义之所在也”[29],但他的劝诫是围绕男方利益为中心而展开的,“不必殉节”但“于归守节”。
[28][29][德]花之安:《自西徂东》,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第136页,第1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