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炮约免费-51品茶风楼阁全国,快餐500元2小时联系,全国楼凤论坛兼职平台

“中华归主”下近代传教士在华女俗“教化”进路与显隐效应*

作者:张小玲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  

女俗“教化”被近代西方传教士视为在华播扬福音的重要课业,他们认为“得到了这些女孩,就得到了这个民族”?;谥形魑拿饔帕拥燃杜判?,传教士们打造了西方女俗“样板”作为在“半教化”之近代中国进行女俗“教化”的参照,在“教化”进程中“纳中入西”,在批驳与攻讦间植入西方样板。传教士们的女俗“教化”实践,不经意间充当了近代中国女权运动思潮的启蒙工具。然而,不管是“为中国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十字军运动”,还是“拯救异域姐妹灵魂”的光辉,都掩饰不了“中华归主”的野心。在“中华归主”的荫罩之下,近代西方传教士们在华女俗“教化”课业偏颇中裹挟着征略先锋的嫌疑。


随着传教士们文化心态的变化,他们对中国人群体秉性的认知呈现出不同的情感,从而影响其传教进路。利玛窦、安文思之时的欧洲文明处于发现、发展阶段,此时的西方文明尚不足以标榜为“强势文明”,因此,传教士们引领下的中华文明与欧洲文明的第一次碰撞,双方不相上下。虽然传教士们的论述中不乏对中国人“井底之蛙”式封闭思维的质疑,但总体而言,他们尚能以平视的目光审视中华文明,以较为客观而温和的态度分析中国人秉性缺陷,向西方传送了较为客观的中国人形象讯息。然而,随着西方列强的海外殖民扩张,近代涌入中国的传教士们显得自信满满,对他乡文明就没有那么宽容大度了。他们站在18世纪西方工业文明、政治体系的山头上审视中华文明,俯视之下批驳苛责迭起,“中国人的形象跌入深渊”[9]。

在强者视野的审视之下,“西人事事翻新,华人事事袭旧”。西洋镜下的中华文明与中国人群体秉性一样,“侈然自足”“以尊临卑”“故见自封”“信古而不知新”。传教士们审视了中华文明的“通病”,将“原罪”追根溯源至儒家教义,认为文明教化当以“神与人交、人与物交、人与人交”三伦贯通,而儒家教化无“神与人交、人与物交二伦”,“专重人伦”,即“生平所注意之端,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五伦”,“五伦克尽,人生之本身尽矣”[10],“在传教士看来,儒家文化重人际关系,重现世生活,贬斥宗教,不重来世是妨碍基督教传播的主要心理和文化障碍”[11]。因此,清除福音播扬道路障碍的重要举措就是批贬儒学。不讲物论,则“未尽格物之蕴”,是近代中国科学技术滞后的原因。不讲神伦,则“明留邪教惑世诬民”[12]。拜天又拜地,风云雷雨之类无所不拜,导致迷信与盲从:“西人之论上帝也,曰此造物之主,我当臣服者也;其论人也,则曰与我平等;其论物也,则曰此上帝所造以供我役使也。于是有格物之学,甚至日光电影、风威火力无不听其号令,任其驱驰?;嗽蚍钗?,罔敢戏豫,而且一事之偶异,如日月薄蚀、风雷小变之类,往往以遇灾而懔相儆戒,遂积渐而为怯懦之尤”[13]。


[9]周燕:《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李明〈中国近事报道研究〉》,第72页。

[10][12][美]林乐知、任保罗述:《全地五大洲女俗考》,光绪二十九年(1903)排印本,第10集下卷,第54页,第55~56页。

[11]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近代基督新教传教士在华社会、文化与教育活动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78页。

[13][美]林乐知:《治安新策》,《中东战纪本末》初编,卷8,第3~4页。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