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辩中的隐微主义
作者:朱海坤 2020-05-14 11:19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作为列奥·施特劳斯古典政治哲学的核心学说之一,隐微主义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议。
了他们的真实想法。第三,历史主义者从理论上将现代理性主义的根源追溯至古希腊时期,认为正是始于苏格拉底的理性主义逐步地走向了自我毁灭,并导致虚无主义的结果。对此,施特劳斯一方面探察理性主义的古今断裂及其智识基??;另一方面通过重新发现隐微主义为断裂说提供“关键性的前提条件”[1]。梅尔泽的论述表明,施特劳斯的隐微主义在对抗历史主义方面取得了胜利。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现代历史意识的兴起与隐微教诲传统的中断正好同时发生”[2],隐微传统因何让位于历史主义?是出于个人的选择,还是历史的必然,又或是逻辑的合理推进?这一关键问题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解答。梅尔泽的分析仍以认同隐微主义以及整个施特劳斯式的古典政治哲学为前提。只有在认可了这一整套的范式结构的前提下,历史主义才被驳倒了。这就好比现代理性主义对宗教启示的否定,如施特劳斯所言,理性主义的胜利只属于选择相信理性刚正的人,对于信认上帝存在的人而言,来自理性的否定根本无效。理性与启示的二重性在隐微主义和历史主义之间同样存在。施特劳斯正是基于对现代学术的深彻洞察,才走向了回归古典的道路,来自现代立场的批判很难击中他的要害。只有从内部结构中从理论逻辑自洽性角度着眼,才能有效地评判施特劳斯的学术成就与价值。
海因里?!ぢ醵℉einrich Meier)同样将隐微主义视为超越历史主义的方法,是从现代哲学返回古典政治哲学的枢纽。现代哲学的历史化是将哲学从中世纪基督教的挟制中解放出来并重建和巩固哲学之自由的必要选择。为了将哲学从人为的“第二洞穴”中解救出来,施特劳斯开启了两项核心的智识工程:一是对哲学史的解构,从中发现历史意识对哲学本身的束缚;二是重建古典政治哲学或复原哲人意图。迈尔认为,隐微主义主要通过如其所是地理解作者的本意、区分两类不同的教诲和坚持政治哲学的优先性来实现“对激进历史主义挑战的最深刻回应”,并完成“从哲学之历史到哲人之意图的运动”[3]。通过重新发现隐微写作,施特劳斯将对哲人意图的追问推到了解释学的中心,并以此达到从历史
[1]5施特劳斯:《迫害与写作艺术》,刘锋译,华夏出版社,2012年,第52页。
[3]迈尔:《隐匿的对话—施密特与施特劳斯》,朱雁冰等译,华夏出版社,2008年,第1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