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辩中的隐微主义
作者:朱海坤 2020-05-14 11:19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作为列奥·施特劳斯古典政治哲学的核心学说之一,隐微主义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议。
消失。
施特劳斯本人对这两种隐微主义持什么样的看法呢?有别于通常且显而易见的答案,米歇尔·弗雷泽给出了让人大跌眼镜的回答。受到保罗·巴格利的影响,在《古今隐微主义》(Esotericism Ancient and Modern)一文中,他以古典隐微主义和现代隐微主义的二分为前提,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即施特劳斯关于隐微主义的写作本身就可能是隐微的,“施特劳斯也许从未真正相信西方传统中的任何一位伟大思想家曾经隐微地写作,对他来说,隐微写作完全是一个显白的神话”[1]。在他看来,因迫害造成的隐微写作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而且并未止于莱辛,即便是在20世纪、在自由主义的美国也仍然存在。古典隐微主义只是施特劳斯为引导学生进入哲学园地所虚构的一副藏宝图,使枯燥而困难重重的古典哲学研究犹如一场大型游戏;而且,古典隐微论的智者与庸众的预设能够调动青年人的虚荣心,从而引起他们对哲学的爱慕[2]。弗雷泽的解释严重背离了施特劳斯隐微论的初衷。他实际上否定了古典隐微主义的历史事实,也就枉顾了施特劳斯对大量古典文本加以隐微解释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倘若弗雷泽的判断属实—施特劳斯的古典隐微论仅仅是显白的诱饵,那么被诱导的青年将以何种方式进入哲学?或者说,倘若施特劳斯并非真的相信古典哲学著作如柏拉图对话的隐微性质,那么他数十年努力造就的古典政治哲学大厦将会一簇而倾。除此之外,弗雷泽还信誓旦旦地说,他对施特劳斯隐微论的解释能够轻松化解德鲁里等自由主义学者的批判—由于施氏的古典隐微主义的显白性质,那么施特劳斯的精英主义立场也就不存在了。他引述斯坦利·罗森的观点,将施特劳斯定性为一个启蒙哲人,拥护历史意识和思想自由的现代价值观。而他创造隐微主义的显白学说的目的在于诱使学生远离大众文化,并引导他们走向哲学之路。弗雷泽的解释与施特劳斯的自白相冲突,未能在神
[1]Michael Frazer: Esotericism Ancient and Modern, Political Theory, Vol.34, No.1, p.2.
[2]Michael Frazer: Esotericism Ancient and Modern, Political Theory, Vol.34, No.1, p.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