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文明交流观对马克思文明交流观的发展
作者:唐辉 2021-09-15 14:41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马克思在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资本主义文明交流观进行了批判,指出了资本主义文明交流是在资本推动下的文明交流,表现出显著的强制性和剥削性,形成了以政治、经济和文化为内容,以对抗和融合性相统一、属人性和发展性相结合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文明交流观。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结合全球治理现状,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上,从文明交流过程中文明的本质、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以及文明如何发展三个角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交流观,形成了习近平文明交流观。习近平文明交流观在坚定文明自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其次,在深刻理解马克思对文明交流中对抗和融合相统一论述的基础上,形成了文明交流、互鉴和共存的文明关系论。马克思基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提出了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导致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对抗性,但是马克思同样也强调在人类共同的利益面前文明的融合也是有可能发生的。习近平文明交流观吸收了马克思对于文明在对抗中融合发展的观点,提出了文明交流中以交流、互鉴和共存为核心的文明关系论。习近平文明交流观认为文明对抗是文明发展的非正常状态,文明交流和文明互鉴才是文明发展的最终途径。文明的交流并不是要用一种文明奴役另一种文明,更不是以一种文明取代另一种文明,而是在文明平等的基础上,不同文明进行友好交流,博采众长,最终实现不同文明的共生。正如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sup>[12](P59)
最后,在全面坚持马克思对文明交流的属人性和文明交流发展性论述的基础上,形成了文明共商、共建和共享的文明发展论。“现实的人”是马克思所有理论的最终落脚点,基于此马克思认为文明交流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真正解放,具体体现在人类不被文化所压迫,世界文明由人类共享。同时马克思也强调文明本来就意味着进步,文明的交流是推动文明进一步发展的途径。习近平文明交流观坚持了马克思对文明交流最终目的是使文明成果由全人类共享的理念,发展了马克思对于文明交流是文明进步的途径观点,提出了文明交流过程中需要不同文明主体之间相互协商,共同建设,共享文明成果的文明发展论。习近平文明交流观中对于文明发展的看法是基于对文明交流过程中文明本质的客观判断和对文明交流中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科学把握,为进一步促进世界文明进步和人类解放提供了科学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