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炮约免费-51品茶风楼阁全国,快餐500元2小时联系,全国楼凤论坛兼职平台

论习近平文明交流观对马克思文明交流观的发展

作者:唐辉  2021-09-15 14:41  新传播    【字号:  

马克思在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资本主义文明交流观进行了批判,指出了资本主义文明交流是在资本推动下的文明交流,表现出显著的强制性和剥削性,形成了以政治、经济和文化为内容,以对抗和融合性相统一、属人性和发展性相结合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文明交流观。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结合全球治理现状,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上,从文明交流过程中文明的本质、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以及文明如何发展三个角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交流观,形成了习近平文明交流观。习近平文明交流观在坚定文明自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习近平文明交流观的时代特征

习近平文明交流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14](P313)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为习近平文明交流观增添了鲜明的中国特色。首先,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理念,为文明共享提供了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和合”理念,这种理念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成为人们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的基本准则。习近平的文明交流互鉴观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理念,形成了以文明共建为基础的新型文明观。正如习近平所说:各文明之间“不仅‘各美其美’,而且‘美人之美,美美与共’”[11](P311)。其次,传统文化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气概为文明共生提供了前提。中华文明作为唯一没有中断的古文明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无论是对外来自外域的文化、还是对待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始终坚持“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习近平文明交流观继承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质,主张“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13] (P7),为世界文明共存奠定了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为习近平文明交流观提供了文化基因,为世界文明的共生共享共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习近平文明交流观具有独特的全球视野。全球视野是看待文明交流的最基本的视角,习近平文明交流观以独特的全球视野看待文明交流,超越了西方社会中出现的“文明中心论”和“文明冲突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强调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为习近平文明交流观的全球视野提供了一个基本的价值遵循,即世界历史开始于资本主义,但是绝不会终结与资本主义。也就是说全球化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所引起的,但是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化绝对不是全球化的终点。这个基本的价值遵循实质就是全球视野的问题。西方社会往往热衷于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视野,将文明划分为“中心”和“边缘”,形成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优劣高低之分和不同种类文明的对抗。而习近平文明交流观摒弃了“中心”“边缘”的全球视野,坚持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性和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从人类命运共同的全球视野来看待文明交流,认为人类同住地球村,也将面临共同的问题,需要所有国家参与到全球的治理之中,打造一个共生共享共建的文明交流体系。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