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炮约免费-51品茶风楼阁全国,快餐500元2小时联系,全国楼凤论坛兼职平台

后发地区产业演进的规律与逻辑— 以深圳40年发展路径为例

作者:白积洋  2021-09-15 14:43  新传播    【字号: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产业发展成绩,实现了从模仿、跟随式创新向竞争、自主创新的转变,从依靠“三来一补”加工贸易起家,成长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科技创新城市,形成了“加工—制造—创造”的持续发展路径。40年来,在国际产业分工背景下,要素禀赋的动态变化是产业发展、升级的直接动力,技术创新是重要推动力,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合力促进了禀赋要素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要素供给、市场需求、技术创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等多重因素的共振、相互作用,实现了深圳产业发展和升级的持续性。


三、深圳产业发展的动因分析

从产业发展的历史演进看,为什么深圳能在改革开放后40年间爆发出强劲的增长动能,成功实现落后经济体向中高等收入经济体的快速演进?根据产业发展理论,一经济体在产业发展和结构变迁过程中,要根据自身比较优势的不断演化来调整发展战略,立足动态比较优势构建竞争优势,这不但取决于其产品成本的高低,也取决于其是否利用了由要素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更取决于如何发挥政府作用和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一)要素投入及其禀赋结构是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林毅夫(2012)[5]指出,产业变迁要受到要素禀赋结构的限制,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产业结构也将随之升级。深圳产业发展也遵循了这一基本原理,要素投入及其禀赋结构是深圳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基础和前提。如改革开放后大量的内地人口流入为深圳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化提供了无限的劳动供给。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2001)指出,中国之所以在改革开放后实现了高速经济增长,主要是因为中国在改革之初人力资本的积累远高于同期印度的水平。 [8]

1.人力资本积累与产业发展

外来廉价劳动力是深圳产业发展的基础。质优价廉的劳动力大军,为深圳加速推进产业化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本”,是深圳经济繁荣的基础,成为深圳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比较优势来源。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总人口规模年均增速达99%,由1980年的33.29万人增至2019年的1343.88万人,其中常住非户籍人口从1.2万人增加到849.10万人,分别是改革开放之初的40.4倍和707.6倍。[2]深圳早期“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的发展,直接得到了外来廉价劳动力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在深圳,农民工占人口比重达50%,其中深圳宝安就有123万人,年龄一般在17-24岁之间,80%集中在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被称为“没有农民工,就没有深圳速度”,享受了近40年廉价劳动力带来的巨大人口红利。大量的外来劳动力,成为其劳动密集的“三来一补”产业结构的最主要生产要素,在国际市场上保持了长期的竞争力。

image.png

各类创业者的“市场竞争”和“官员”政绩冲动,共同促成产业加速升级。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各类创业者成为深圳改革开放的先锋队。天时归结于改革开放初期给予的优惠政策,地利归于深圳毗邻香港以及海港城市的地缘优势,人和归于移民文化下的“解放思想”。在改革开放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内地很多人还在为市场经济姓“资”与姓“社”争论不休时,深圳的创业者已经越过了这些意识形态障碍,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敢于尝试探索新的制度,承担风险,从微观个体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向前发展。而在产权地方化和以经济绩效为官员晋升机制等制度背景下, [9]地方政府从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推进。 [10]


[2]数据来源于《深圳2019年统计年鉴》。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