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地区产业演进的规律与逻辑— 以深圳40年发展路径为例
作者:白积洋 2021-09-15 14:43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产业发展成绩,实现了从模仿、跟随式创新向竞争、自主创新的转变,从依靠“三来一补”加工贸易起家,成长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科技创新城市,形成了“加工—制造—创造”的持续发展路径。40年来,在国际产业分工背景下,要素禀赋的动态变化是产业发展、升级的直接动力,技术创新是重要推动力,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合力促进了禀赋要素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要素供给、市场需求、技术创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等多重因素的共振、相互作用,实现了深圳产业发展和升级的持续性。
第三,正确处理市场化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培育产业发展新动力[16]。深圳通过先行一步,在市场化改革制度创新方面,创造出一千多个“国内第一”,为深圳产业发展提供了全面的动力机制。主要表现在各种资源、要素、组织活力被激发出来,为满足市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提升供给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内外压力凸显条件下,要塑造新的产业发展竞争优势,应当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市场的成熟与完善。
第四,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关系,不断促进产业合理化。发挥比较优势,选择适宜技术是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今后要从强调技术革新的“速度”和“高度”转向强调技术革新的“强度”。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不在于高新技术的缺乏,而在于通过技术强化,增强技术的溢出效应,提高各个行业的技术层次,在此基础上实现内生的技术进步机制,保证技术创新的适应性。
第五,正确处理全球化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形成开放现代产业体系。深圳能够较早且顺利引入市场选择,与全球化发展、我国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发挥比较优势的结构性条件具有相当大的关联。今后深圳企业在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国际前沿技术、品牌和管理经验的学习,发挥“干中学”效应,降低技术变迁的成本,加快高级生产要素的积累,形成自己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