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王国中的巾帼:西方历史上的女性哲学家
作者:彭国翔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20世纪以前西方历史上有不少女性哲学家,但中文世界至今知之甚少。本文依据西方历史分期的惯例,在古典时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以及近代时期这四个阶段之中,分别介绍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城的希帕提娅、中世纪英国诺威治的朱利安、17世纪英国的玛格丽特·卡文迪士以及18世纪英国的凯瑟琳·考克贲这四位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哲学家,兼及其它不同时期的另外一些女性哲学家。同时,本文在最后结语部分,也提请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学者留意发掘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女性哲学家,以见东西方哲学王国中人类智慧结晶之整全。
20世纪以来哲学领域中女性哲学家的大量涌现,自然是与女性主义和女性地位在西方的不断提升相伴而生的。不过,即使在女性地位较为甚至极为低下的古代甚至中世纪,西方历史上其实也不乏相当数量的女性哲学家??上У氖?,这些哲学王国中的巾帼们,在以往经典的哲学教科书中几乎是踪迹全无的。西方哲学方面,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教程》以及悌利的《西方哲学史》大概是中文世界最为流行的西方哲学史教科书了,但其中没有讨论一位女性哲学家。晚近中文世界翻译的美国学者撒缪尔·斯达穆夫(Samuel E. Stumpf)和詹姆斯·费瑟(James Fieser)合著的《西方哲学史》虽然出版迄今不足6年,[3]其中也没有女性哲学家的介绍。挪威学者尼尔斯·吉列尔(Nils Gilje)和奎纳尔·希尔贝克(Gunnar Skirbekk)合著的《西方哲学史》尽管出版稍早,[4]但其中第二十三章“当代哲学概观”一节讨论了波伏娃和阿仑特两位。不过,也仅此两位。如果说“百科全书”一类的著作历来以收录全面著称,例如,1967年出版的《哲学百科全书》(Th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包含了超过900位哲学家,然而,像18世纪英国的玛丽·沃思通克拉芙特(Mary Wollstonecraft,1759~1797)以及现代的阿仑特和波伏娃这三位杰出的女性哲学家,其中就完全没有单独的词条。阿仑特的名字仅仅在讨论“权威”(Authority)的部分被提到一次,沃斯通克拉夫特和波伏娃则完全没有被提到。直到1998年出版的《劳特利奇哲学百科全书》(The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这种情况才得到改变。不但这三位有了专门的词条,其他一些重要的女性哲学家也得以收录在内。当然,较之男性哲学家的阵容,其中所列的女性哲学家在数量上,仍然是远远不足的。
那么,在哲学的王国中,又有多少巾帼呢?这恐怕是一个无法获得准确答案的问题。并且,即便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逐一列举也是既不可能也无必要的。由于20世纪以来西方主要的女性哲学家已经或多或少为人所知,就让我根据西方历史分期的惯例,在古典时代(公元6世纪以前)、中世纪(公元5~15世纪中叶)、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公元15~17世纪)以及近代时期(公元18~19世纪)这四个阶段之中,各举一位较有代表性的女性哲学家为例加以介绍。
[3]Samuel E. Stumpf and James Fieser, Philosophy: A Historical Survey with Essential Readings. McGraw-Hill Education,2014.中译有邓晓芒、匡红等译:《西方哲学史》,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年。
[4]Nils Giljeand GunnarSkirbekk, Filosofihistorie/A History of Western Thought: From Ancient Greece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 Routledge,2001.中译本有童世骏、郁振华、刘进译:《西方哲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