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炮约免费-51品茶风楼阁全国,快餐500元2小时联系,全国楼凤论坛兼职平台

哲学王国中的巾帼:西方历史上的女性哲学家

作者:彭国翔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  

20世纪以前西方历史上有不少女性哲学家,但中文世界至今知之甚少。本文依据西方历史分期的惯例,在古典时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以及近代时期这四个阶段之中,分别介绍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城的希帕提娅、中世纪英国诺威治的朱利安、17世纪英国的玛格丽特·卡文迪士以及18世纪英国的凯瑟琳·考克贲这四位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哲学家,兼及其它不同时期的另外一些女性哲学家。同时,本文在最后结语部分,也提请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学者留意发掘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女性哲学家,以见东西方哲学王国中人类智慧结晶之整全。


较之西方哲学史对于女性哲学家的逐渐重视,中国哲学史在这一方面的表现,实在乏善可陈。显然,这不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古至今不曾有过女性的哲学家。正如西方的女性哲学家有一个从被忽视到逐渐受到正视甚至重视的过程一样,中国乃至东方的女性哲学家,恐怕也在历史的尘封之下,等待着我们现代人的不断发掘。那么,作为以中国哲学为主业的笔者,为何在此“不务正业”地介绍西方哲学王国中的巾帼、而不去探究中国历史上哲学王国中的巾帼呢?我这里的特意留白,是希望中文世界的学者能够因此而获得启发,去考虑如何探索中国历代女性所创造的五光十色的思想世界。晚近虽然在西方妇女史研究的刺激下,海内外学者对于中国妇女史的研究已经产出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文学、历史以及各种专门史之外,是否也可以取径“哲学”一途,看看中国历史上的女性们有哪些思想智慧的结晶呢?事实上,正如《女性哲学家史》并未在“哲学”的理解上陷入某家某派的“一曲”之见,而是对“哲学”采取了较为宽泛的理解,尤其在取材上充分利用了那些女性哲学家们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甚至小说以及传记资料等作为考察其思想的材料。同样,在考察中国历史上女性的“哲学”时,我们也不必对“哲学”采取某种过度狭隘的理解,[24]也可以利用她们的各种文献材料。虽然每个人的史料详略不同,甚至不免有文献不足征的问题。但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文献可征者已足以让我们去开采和诠释。


[24]对“哲学”的理解见于以往讨论中国哲学方法论的若干文字,参见彭国翔:《儒家传统与中国哲学:回顾与前瞻》,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三部分“方法与成果”,此处不赘。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