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炮约免费-51品茶风楼阁全国,快餐500元2小时联系,全国楼凤论坛兼职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视角下的深圳城际关系研究

作者:朱惠斌  2021-08-12 17:56  新传播    【字号:  

本文从区域视角出发,以增长极理论为研究基础,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相关城市总体规划、战略规划为研究对象,从“深圳-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深圳-粤港澳大湾区东岸城市”“深圳-粤港澳大湾区西岸城市”三个层面分析深圳的城际关系。研究结论表明深圳发展形成的涓滴效应明显强于极化效应,并伴随着一定的回波效应。


3.深莞惠合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可观察到深圳、东莞和惠州间一体化趋势,提出打造具世界竞争力的都市圈目标。2009年起三市最高党政领导多次探讨如何推进深莞惠一体化,签订《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框架协议》等系列框架协议。三市规划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为政府、商界、学术界和其他社会力量提供对话平台。上述规划、纲要和联席会议为深莞惠都市圈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深圳城市南部区域已实现与香港空间对接,城市内部空间系统井然有序。北部区域仍亟需发展,城市面貌与南部区域差距甚大。东莞城市经济以镇区经济为主,镇区自行招商引资和发展工业,处于显著内部竞争状态,部分镇经济实力甚至超过主城区?;葜葜鞒乔莆骱研纬捎胖噬钋?,在距离深圳较近的大亚湾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区均已形成显著产业集聚。以省会城市广州为主的广佛一体化发展的成功,使得计划单列市深圳在区域一体化中面临一定的压力。深莞惠一体化合作[1]以大型项目带动配套项目和基础设施发展是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形成“产城融合”的模式。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东莞的加工制造业和惠州的石化产业都是区域发展的龙头项目。东莞村镇收入主要来自于厂房和宿舍(包括农民房屋)的租金和工人的劳务费,形成土地使用效率不高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葜葜铝τ谝匦凸ひ担岷弦延械那峁ひ祷〗蟹⒄?,但创新性不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效益难以提升。深莞惠都市圈早年承接香港“三来一补”产业转移,三城市在都市圈发展中竞争与合作并存。深圳经济快速增长为都市圈内首位度最高的城市。深圳以外向型产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为核心产业。东莞承接来自香港和深圳产业转移,“资源环境换发展”的模式已面临转型瓶颈?;葜萦涤猩肪澈屯恋厝萘康谋笞试春头⒄顾咔蟆H龀鞘屑淞抵鸾ゴ泳赫蚝献?。都市圈形成以深圳为中心城市,跨界生产要素丰富,受香港和广州共同辐射影响,包含多个区县镇在内的地理区域。区域融合目标中,深圳空间东向拓展,突出东向经济发展轴,强化开发与惠州邻近的坪山新区。东莞空间结构南向拓展,强化开发与深圳毗邻的松山湖地区?;葜菘占浣峁刮飨蛲卣?,强化开发与深圳邻近的大亚湾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地区。与广佛、深港间深度联合跨界合作相比,深莞惠都市圈正建设大量都市圈重点项目,尚处于合作起步阶段。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正式批复后,深莞惠设立联席会议。深莞惠经济圈于2014年正式扩容,形成“深圳、东莞、惠州”+“汕尾、河源”的发展格局。[2]汕尾的土地资源和深水岸线,河源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都是发展优势。但深莞惠一体化合作涉及跨行政区域和跨部门协作,汕尾和河源更多是服务作用,是深莞惠经济圈力图扩大经济腹地的范围。深圳的金融、物流、文化、会计、律师、评估和咨询等现代服务业,能为区域提供优质和高效的服务支撑。深圳致力于发展研发、设计、营销、管理等总部经济,能有效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辐射能力。深圳产业转移首先选择东莞凤岗镇等镇,其次选择惠州惠阳镇隆镇等镇。深莞惠一体化合作主要集中在区域交通一体、产业合作示范、公共服务保障、跨界河流治理和联合空间管治等层面。


[1]珠江口东岸深圳、东莞、惠州历史同源、文化同根,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深莞曾为一个县,后分离设两个县。在行政区划方面,深莞惠长期以来共属一个专区。

[2]2014年初汕尾市委、市政府向省政府提出《关于请求同意汕尾市加入深莞惠经济圈的请示》,获批准。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