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视角下的深圳城际关系研究
作者:朱惠斌 2021-08-12 17:56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本文从区域视角出发,以增长极理论为研究基础,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相关城市总体规划、战略规划为研究对象,从“深圳-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深圳-粤港澳大湾区东岸城市”“深圳-粤港澳大湾区西岸城市”三个层面分析深圳的城际关系。研究结论表明深圳发展形成的涓滴效应明显强于极化效应,并伴随着一定的回波效应。
一、研究框架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框架
1.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指出经济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常首先出现于增长极上,通过不同渠道向外扩散,对经济产生不同影响。增长极概念的内涵从经济空间拓展到地理空间,将地理学“增长中心”空间概念引入佩鲁增长极理论,把经济空间或经济区域划分同一或均质区域。经济相对发达区域增长对欠发达区域产生的不利影响称为极化效应,有利影响称为涓滴效应。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因报酬差异,而发生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为回波效应。经济发展在地域上并非同时产生和均匀扩散,通过回波效应和扩散效应以平衡形式实现。
2.“核心-边缘”区位理论?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空间经济增长阶段和不同区域类型划分,国家经济增长会周期性形成区域不平衡,产生经济增长区域、核心区域和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衰退的边缘区域。根据国家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不同,可将城市划分出前工业阶段、过渡阶段、工业阶段和后工业阶段的空间经济增长4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反映了核心区和边缘区域间关系转化。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大量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制造业,投资明显增加,以快速成长产业为基础,国家出现若干区域性增长极。国家实施区域经济和增长极政策经验,参与区域规划和开发工作的具体实践,为国家引导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可具操作性的政策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