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炮约免费-51品茶风楼阁全国,快餐500元2小时联系,全国楼凤论坛兼职平台

孟子类比的得失—兼论类比的不同功能*

作者:袁征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  

几乎所有国内的论著对孟子的逻辑水平评价都很高,但一些西方学者对孟子的推理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本文对孟子类比的研究表明,他的论证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不能一概而论。事实上,孟子是当时逻辑推理能力最强的儒家学者,大大提高了儒家学说的思辨水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用重要地位。随行文所至,笔者简要探讨了类比论证、类比说明和类比修辞的不同功能,指出现在学者研究中的一些逻辑问题。


学习下棋的类比为孟子的观点提供了支持,加强了它的说服力。

孤立地说,孟子这两个类比论证都合理。但在具体语境中,它们有两个缺陷。第一,植物要常见阳光和学习要专心致志的类比出现在同一段话里,前后相连。但这段话的开头说“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国王不聪明,因为缺乏高人的指导。结尾是“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徒弟不是不聪明,只是因为不专心。前面说出现了不聪明、“不智”的问题。后面却讲不是不聪明、并非“其智弗若”。这无疑是自相矛盾。

另外,孟子讲这番话,是希望国王对他更加重视,经常听他的意见。在前半段,他用植物不能一天见太阳,十天挨寒冷的类比,说明国王不应该短时间跟他在一起,长时间跟庸人甚至坏人来往。在后半段,他用不专心听讲就学不好下棋的类比,说明听智者的意见要专心。孟子没有注意到,专跟智者在一起和专心听别人的意见不是一回事。完全有这样的可能:国王一天听孟子的意见,十天听庸人或坏人的意见,但都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孟子想国王对他更加重视,经常听他的意见,只要讲前半段,作第一个类比就行。加上后面学下棋的类比,画蛇添足,反而造成逻辑混乱。

现在几乎所有讲中国古代教育的教材都把“专心致志”当作孟子重要的教育理论。其实孟子那段话前后不一致。另外,集中精神对学习有好处,那是非常浅显的道理,即使在孟子的时代也没有理论难度。不管是论证,还是说明或者修辞,类比都应该尽可能简单明白,使表达的意思清楚易懂,给人深刻的印象。正因为“专心致志”的道理童叟皆知,孟子才做那样的类比。把它说成重要的教育理论并不合适。事实上,那段话是孟子争取国王的重视时说的,根本就不是关于教育的主张。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