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合作与美德的本质*
作者:郭喨 2021-09-15 14:37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美德并非“彻底的无私性”,而是具有利他性的亲社会行为。对自私目标的追求也可以成为形成美德的动力。人类的合作、亲社会行为(美德)很可能只是基于“自私”目标互惠互利的结果。人类自私地期待他人的无私,这构成了“自私的悖论”。条件性互惠的利他合作突破了“囚徒困境”的逻辑,是“条件性互惠”的“以牙还牙”而非“始终背叛”的“撒旦”或“无条件施惠”的“圣母”促进了人类美德的形成和稳定;“撒旦”和“圣母”无法提供一种具有稳定性的“善”?!耙匝阑寡馈钡某头S氡ǜ词侨死嗪献餍纬傻墓丶际跫??;ダ献鞯娜死嗳禾謇┐罅司赫婺?、提高了竞争力。采取进化生物学的视角有助于我们在哲学上更加深刻地理解“美德”“自私”与“利他行为”,有助于为道德哲学寻求一个更加真实和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报复”和与之直接相关的“利他惩?!庇凶派詈竦纳镅Ш蜕缁嵫Щ #?)生物学基?。骸霸谟蜗凡斡胝呔龆ㄊ凳┏头J?,他们的大脑处于正电子放射断层造影探测系统(PET)的扫描之中?!峁砻鞔竽晕谱刺寤疃忧?,而大脑的这一部分活动与人们体验奖励相关联。实验证明那些大脑纹状体激活程度越高的人,对对方实施的惩罚就越重。”[9](P99)换言之,实行“这种(报复的—笔者注)欲望是有生物学基础的,而且这种惩罚行为事实上能获得快感(或者起码引发类似快感的反应)?!?sup>[9](P99-100)(2)社会学基?。骸耙馐腿死嗌缁岬母咚胶献?,利他性惩??赡苁且桓龉丶砸蛩亍!钚碌娜死嗪献餮莼P鸵蚕允?,利他惩罚行为在演化上有久远的历史,这暗示人们承担惩罚他人的成本的机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sup>[3](P181)我们在以报复、惩罚等方式努力维系合作的结构,维持“美德”的基础。 [9]
人类是合作的动物,美德是互惠合作的结果。
二、自私的悖论
启蒙时期的不少道德哲学家认为,人类并不自私。如弗兰西斯·哈奇森认为,人类是关心他人的仁慈的物种:人类“意志的行为”可区分为“自私”(selfish)和“仁慈”(benevolent)两种类型,“所有严谨的争论都已证明,意志的所有动机出自于同一个源头,没有人能够否认我们经常具有真正发自内心的、未加掩饰的希望他人幸福的愿望,只是在这些愿望的程度上非常不同而已?!?sup>[7](P9-10)
[9]马丁·诺瓦克(Martin A. Nowak)等提出,基于奖励的机制对于合作同样意义重大。实际上,惩罚与奖励构成了美德赖以形成的外在约束和内在激励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