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炮约免费-51品茶风楼阁全国,快餐500元2小时联系,全国楼凤论坛兼职平台

以全产业链联动方式推动疫情冲击下的制造业复工复产

作者:徐可  2021-09-15 14:37  新传播    【字号:  

疫情造成了实体经济的停滞性?;?,这不同于需求不足的市场?;托糯┱诺慕鹑谖;?,需要从全产业链的角度进行补救。中国率先复工复产为制造业争取到宝贵的时间窗口,为此应抓紧调整、修补、加固产业链:采取产业管制政策以配给资源并维持开工规模,利用“新基建”的政策机遇培植新兴产业链,以产城联动方式增强经济韧性与抗冲击能力,以“产业小镇”补足产业链断点并构建产业生态,以疫情防治国际合作推进与日韩和其他“关键小国”的产能合作,多方统筹施策,确保产业链和供应链恢复运转。


三是利用境外直接投资补足产业短板。当前国际石油、黄金期货、股票市场均对疫情反应敏感而波动剧烈,西方尤其是美联储降息政策失灵意味着西方资本市场风险加大。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国内实体经济有可能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因此应利用《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生效、自贸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以及国家发改委《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调整之机,继续扩大产业政策的开放力度,利用境外资本加快补足“中国制造”的产业链短板。

四是利用“关键小国”推进产能多边合作。国务院2015年5月颁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中制定了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2015年底,在上海合作组织郑州峰会上李克强提出要“搭建产能合作平台”。产能合作始终是“一带一路”倡议主要内容,但在当前西方民粹势力抬头形势下,明显受到阻碍。为此应针对一些“关键小国”开展合作,例如瑞士、以色列、新西兰、卢森堡等国具有“不选边站队”的外交政策、工业技术发达、在国际事务中较为活跃并拥有国际组织成员身份等特点,因其体量小,我国与之合作中能够“自主可控”进而利用其特殊身份撬动区域性的产能多边合作的杠杆[21]。

总之,当前疫情导致部分国际产业链的收缩、转移或重构,但不足以改变我国制造业国际分工相对优势的整体地位。为了应对疫情对地缘政治变化与贸易摩擦的长期影响,我国应利用工业规模和市场规模的“大国优势”开展“经贸外交”,通过区域性产能合作,释放我国潜在产能的“后发优势”,并逐渐替换生产成本的“相对优势”。


[21]具体案例参考徐可.新西兰在亚太多边经贸合作中的杠杆作用[J],经济界,2019(3):62-71.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