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性与能动性*
作者:德莫特·莫兰著 罗志达译 2020-09-02 10:37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具身性”现象是现象学运动长期聚焦的一种心智现象,它与“意向性”、“交互主体性”等议题一起构成了现象学的核心论域。
科学家萨克斯(Oliver Sacks)[1]、神经科学家瓦雷拉(Francisco Varela)乃至哲学家汤普森(Evan Thompson)等人的研究仍然产生着持续的影响[2]。
然则,现象学对具身性(包括身体之为一个障碍、限制、搅扰、裂隙或有限性)的分析一般而言并不支持下述主张:也即所有的身体行为(包括性别)被社会性地构造为一种“表演”(performance),因为这会将具身性的复杂性还原为它的一种属性[3]。尽管身体是被构造的,它的诸多经验却属于被动性领域。并且对于胡塞尔而言,身体乃是一个“显著未被完全构造之物”(Ideas II,第167页,第159页)[4],或对梅洛-庞蒂而言也是如此,身体的构造总是在继续的,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是“未完成的”(VI,第209~210页,第259页)。有趣的是,在萨特的现象学描述中,身体通常被经验为行动以及欲望之满足的阻碍—而波伏娃在其对萨特的《回忆录》中则肯定了这一点。一如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写道:
再次,身体乃是一个必须被超越的障碍,以便能在世界中存在;也即,它是自我向自身存在的障碍。(Sartre,BN,第326页,第391页)
萨特谈到了“超越”(surpassing)这个概念。我需要克服自己—拿掉厌倦感、努力去走得更快些,等等。所有这些时候,身体都介入到我与自己周遭世界之间。而在正常的运作中,我经验到对自己身体的把控或掌管,但在疾病的情形中,身体则笨重地侵入我的能动性。
三、关键的现象学区分:身体(Leib)与躯体(K?rper)
现象学一开始就区分了“躯体”—也即作为自然规律之对象的身体,或者如梅洛-庞蒂所写的那样,是个作为“局部外在”(partes extra partes)的身体(PP,第73页,第87页),以及“身体”—也即作为从内在被经验到的身体,对具身意识的经验。身体意味着一个有灵的、活生生的器官—也即以确定之主体性的第一人称的方式被经验到的身体,但它比胡塞尔经常说的“精神主体”(das seelische Subjekt)又更多。在《笛卡尔式沉思》(1931)中,胡塞尔写道,身体乃是在还原中被发现的东西:
在隶属于“自然”(Nature)的东西中间,包括我自己的特殊本己性,我发现了自己的“身体”乃是独一无二被凸显出来,也即作为其中唯一一个不仅仅是躯体而恰恰是作为身体:自我的抽象世界层面之中唯一一个对象,我根据经验而将感觉域归属给它(然则,隶属于它的且以不同的方式乃是触觉感觉场、温暖与冷觉场等等)。它是我直接就“统治并管制”的唯一对象,特别是在其每一个器官中进行管制。以动觉的方式进行触摸,我“以”自己的手进行感知;以动觉的方式看,我“以”自己的眼睛进行感知;等等。并且我可以在任何时刻进行感知。与此同时,隶属于器官的动觉以“我在做”(I am doing)的模式在流动着,它从属于我的“我能”;并且通过将这些动觉运作起来,我可以推、插,等等,从而可以直接以“身体”(somatically)的方式“行动”,然后以间接的方式而行动。[5]
[1]参看Oliver Sacks, The Man Who Mistook His Wife for a Hat, and Other Clinical Tales, New York: Summit Books, 1985.
[2]参看Francisco Varela, Evan Thompson, & E. Rosch, eds. The Embodied Mind, Cambridge, MA: MIT, 1999; Evan Thompson, Mind in Life Biology, Phenomenology, and the Sciences of Mind,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3]就身体功能在欧洲历史中的社会构造而言,艾利亚斯(Norbert Elias)的著作《文明化过程》(The Civilizing Process, Vol. I. The History of Manners.Oxford: Blackwell, 1969)极富影响力。另参看Judith Butler,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New York: Routledge, 1990.
[4]参看Elizabeth A. Behnke, ‘The “Remarkably Incompletely Constituted” Body in Light of a Method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Constitution: An Experiment in Phenomenological Practice (I)’, in Michael Barber and Thomas Nenon, ed., Phenomenology 2010: Selected Essays from North America Part One, Bucharest: Zeta Books, 2010, pp. 19–70.
[5]Edmund Husserl, CartesianischeMeditationen und PariserVortra?ge, HusserlianaI, 2d ed., ed. S. Strasser,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63, §44, p. 128; translated by Dorion Cairns as Cartesian Meditations: An 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y, The Hague: MartinusNijhoff Publishers, 1960, p.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