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炮约免费-51品茶风楼阁全国,快餐500元2小时联系,全国楼凤论坛兼职平台

论知识产权制度的主要使命: 促进知识产权运用*

作者:马忠法  2021-10-26 19:24  新传播    【字号: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指出其制定的目的之一是“为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将“运用”能力置于重要位置,表明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对“运用”的重视。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相关主体较为关注知识产权数量(特别是专利数量)的增加而对质量关注不够充分,致使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的现实无法得到根本改变。这种现象与我们对知识产权制度设立的目标存在误读有一定的联系:即认为知识产权制度的目的在于确权和?;ぁJ导噬洗又恫ㄖ贫鹊牟?、知识产权的含义、知识产权的法定主义及其本质等就可看出,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是知识产权制度的主要使命和目标所在,确权和?;な侵恫ㄖ贫戎匾谌?,是保障和促进知识产权运用的前提与手段。当今国际社会最为重要的知识产权条约即《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明确规定,知识产权制度的直接目标和使命在于促进技术转让和扩散,这实质上是知识产权运用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形式。为此,在反思知识产权制度使命及明确知识产权价值重在运用的基础上,我国应构建和完善以促进知识产权运用与确权、?;の餐枷虻闹恫ㄖ贫?,以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我国多年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与产业实际需求脱节等严重问题。


(三)知识产权的本质使知识产权的运用成为必然

对于知识产权的定义,目前似乎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根据《WIPO知识产权手册》,广义上,知识产权是指源自工业、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智力活动的法律权利。 [7]这一定义过于宽泛。对我国而言,它是舶来品,也不例外。我国 《民法通则》规定的“知识产权属于民事权利,是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可以看作是立法上的原则界定。而学者关于知识产权定义,有以下三种主要观点:郑成思教授的智力成果说认为“知识产权指的是人们可以就其智力创造的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刘春田教授和吴汉东教授的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说认为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性劳动成果和工商业标记(吴汉东教授加上“信誉”)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张玉敏的综合说认为“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支配其与智力活动有关的信息,享受其利益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17]

上述定义虽各有侧重,但均强调知识产权是一种民事权利,而至于是否是财产权,从定义中我们找不到直接明确的词语。不过我们从字里行间中能够得出它们更多的还是一种财产权,但是一种什么样的财产权,就需要从知识产权的种类和词源上去解释了。美国学者多将知识产权视为基于无形财产产生的权利。我们分析西方教科书关于专利、商标、版权等定义后,发现它们均以“exclusive rights”一词为核心,其含义是“排他权”;但根据有关定义上下文的分析,可以得知其确切含义是排他的商业使用权,即未经权利人同意,任何人不得用其知识产权去谋取商业利益。 [8]作为权利人,他最关键的权利就是在其同意、许可或法律规定之外,有权禁止任何他人使用其知识产权牟利,即他控制的是知识产权的商业使用权。显然,权利人要实现知识产权给他带来的实际财产,就需行使这种排他性的权利,要么自己使用,要么许可他人使用;但不论是何种情况,“运用”毫无疑问是必须的。

根据“知识产权”这一术语的语法分析,它首先是一种产权,只是这种“产权”与人们的创造性活动密切相关,当它运用到生产过程中后,就会变成资产。对于这一根本属性,我们不能熟视无睹。既然是一种产权,显然其价值就在于运用到生产制造或服务中,为社会创造财富,显示出经济、财富内容。不过,知识产权的财产属性体现为无形财产权,其财产权所赋予的经济财富内容又不是现实的,它是潜在的财富,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实现;由此使其与一般有形财产在实现途径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无需经过转化或产业化路径,就可给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或财富。对此,知识产权的运用更显重要;同时,由于其财产属性具有虚拟性和待实现性,如果不能实施和运用,其名义上的财产又容易变得一文不值,在其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尤其是在不当政策刺激下,会导致一国知识产权数量的虚高,而实际上它们当中的很多因质量问题是根本不可能得到运用的,它们的价值几乎是零。

因此,就本质而言,知识产权是一种民事权利,属于私权利, [18]其最终的体现就是一种财产权(商业排他权);但这种财产权,不是现实的,而是潜在的,它必须通过运用才能成为权利人的财富。就此点而言,知识产权的价值无疑依赖于它的运用。


[17]具体论述参见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3:5;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吴汉东.知识产权法:第三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5-6;张玉敏.知识产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J].现代法学,2001(5)∶103-110。

[18]Preamble of TRIPS Agreement.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