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特区精神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与时代价值
作者:陈雷刚 2021-09-15 14:43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在40年的发展实践中,经济特区逐步孕育出了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特区精神”,其产生是特定的时代背景、历史发展和特殊的理论指导、实践发展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各种社会因素相互碰撞的产物,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特区精神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比较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涵是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开放包容、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崇尚成功、宽容失败、改革创新,埋头苦干、务实高效。特区精神对于塑造对外窗口和国家形象、丰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奋力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从实践维度看,特区精神来源于经济特区的伟大建设实践,是推进新时代特区再创辉煌的动力源泉
马克思说:“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6](P289)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承担了先行先试的历史重任,但其发展实践并非一帆风顺。从最初的“杀出一条血路”,到在风雨萧瑟、充满争议中坚韧前行,特区的领导者们始终没有沉沦和放弃,以“实干家”的精神风貌闯出来一番新天地。经济特区发展的起步,是从放权、让利和松绑起步的。当感到“中央权力过于集中,地方办事难、没权力”时,习仲勋大胆向中央要权。当特区发展遭遇到“香一年,臭一年,香香臭臭又一年”的争论时,邓小平于1984年及时南下视察,给特区发展撑腰鼓劲,坚定地指出:“我们建立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7]并欣然为深圳题词,“深圳的发展与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当有人含沙射影地认为经济特区是清末上海的租界时,当时感受巨大压力的谷牧坚决地指出:“有了一些引进外资的变化,管理方面的变化,不过是做了些改革的试验,为什么不可以把这些试验进行下去呢?街头巷尾那些是是非非的议论随它去,我还是要坚持把这桩事向前推进?!?sup>[8]当股票还被一些人认为是资本主义“代名词”时,特区人敢于涉险滩,率先发行股票,创建证券交易所,并逐步探索构建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我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当“三来一补”为特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遍地开花时,深圳人已悄悄积累资金和人才,制定新的政策和计划,着手从电子工业起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当“三来一补”边际效应递减的时候,深圳“腾笼换鸟”的工作已基本完成,似乎一夜之间,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就已经令人刮目相看了。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习近平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sup>[9]生动具体的党的精神谱系必须通过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才能汇成后人可以长久感知和感悟的精神河流。特区精神在充满争议而无所畏惧的实践中形成,在克服困难、负重前行的实干中孕育而生,因为有了不断发展的生动演绎才显得有血有肉。因此,特区精神具有厚重的实践属性。在伟大实践中产生的特区精神反过来对促进特区经济建设、社会和谐产生了正向作用。在特区精神的抚育下,深圳早期涌现了利汉青、柯洪谋等为基建献身的英雄,90年代又相继涌现了任正非、马化腾式的创业英雄以及郭春园、丛飞式的新时代雷锋。这些人物的涌现是特区精神的实践产物。特区精神仍是破题圭臬,与时俱进。经济特区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试验平台,在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中仍然发挥着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