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炮约免费-51品茶风楼阁全国,快餐500元2小时联系,全国楼凤论坛兼职平台

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三层面:物、关系和过程*

作者:徐丹  2021-08-10 11:24  新传播    【字号:  

传统哲学家和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面对物的时候,仅仅看到物本身。而在马克思的视域中,任何物都不是简单的物,更重要的是物背后所蕴含的关系和过程。其中,关系指的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并进一步延伸到资本内在矛盾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在日常生活层面以颠倒的物与物的关系表现出来。过程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再生产过程,关系就在过程中,在这种过程中,资本的内在矛盾不断激化,最后导致自身的灭亡。能够从一般的物的层面进入到关系和过程的层面,正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精髓所在。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何以能够超越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和传统哲学家,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马克思在面对日常生活的一切的物以及经验现象的时候,不仅仅将物看作是物,重要的是从物的背后看到了物身上所承载的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关系,并且,这个关系不是抽象的关系,而是内化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因此,马克思的物具有三层面,那就是物、关系和过程。具体的说,关系不是一般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或人与人的关系,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关系的内涵随着他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研究的不

断深入,关系从人与人的关系进展到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关系,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剥削关系,最后达到最深刻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自我的内在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在日程生活层面通过物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具有了迷惑人的性质。过程也不是一般的劳动过程,而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生产过程和再生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关系得以存在,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不断凸显,从而不断挣脱自身的枷锁。

传统哲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大都把一个静态的东西看作物,例如市场上的一个商品,用来进行流通的货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生产的机器。这是物理层面上的物,是可触摸、可感知的东西。但是,这样的物仅仅是一个躯体,是一个经验层面的对象。

首先来看一下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是如何看待这些物的。以机器为例,一个生产过程中的机器,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眼里是什么。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虽然立足于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时期,但是在他的著作中已经有了对机器的论述:“诚然,这些美妙机器的最初发明,甚至用以制造这些机器的一些器具的最初发明,无疑是经过长久时间和深湛思索之后才作出的作品,并且可公公正正说是人类发明才能的最可喜成果之一?!盵1]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斯密是将机器看作了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发明的成果,是一件件作品,可是不管怎么样,在斯密的面前,机器只是一个机器,是一个物。再来看看萨伊说的:“的确,如果通过机器的使用,人征服自然,迫使大自然的力量和自然力的机能听他支配,为他的利益服务。那么,机器的利益便太明显了,无须举例说明。不是产量增加,就是价格下降,二者必居其一。如果产品的价格没有下降,所得的利益便使生产者的利润扩大,但同时无损于消费者。如果售价下跃,跌价的利益全部归消费者享受,但同时无损于生产者?!盵2]在萨伊眼里,机器是一种生产力,机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提高,虽然萨伊在其他地方谈到机器带来工人过剩,但总体而言,对于生产者消费者都有好处。再看看李嘉图,李嘉图在他的《政治经济学赋税原理》第3版中,特地加入了一章机器,可见“机器”也引起了他的重视。他说:“我讲过,机械改良,由商品计算的纯收入必增加。纯收入增加,引出了新的贮蓄。贮蓄是年年有的。不久,所创造的基金,必足补偿原由机械发明而损失的总收入。这时,对劳动的需要,恢复原状。纯收入增加的结果是贮蓄增加;贮蓄增加的结果,是人民境遇的改善?!盵3]在“机器”章中,李嘉图也是看到了机器所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给人民带来了更高的生活条件。同样,蒲鲁东说:“机器是人类自由的象征,是我们驾驭自然的标志,是我们能力的届性,是我们权利的表现,是我们人格的标记?!盵4]蒲鲁东的眼里,机器也是人类征服自然力的体现。从上面可以看出,这些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无一例外地都将机器仅仅看作是作为一个物的机器。这些作为物的机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能够带来生产力的发展,能够帮助人类更高程度地征服自然。在这些思想家面前,物仅仅是一个静态的物而已,在机器身上看不到其他东西,机器也正是因为如此,当由于机器的发明而带来社会矛盾时,就将矛盾的原因归结于机器,蒲鲁东就是典型,“不过,我们必须进一步深究这个二律背反?;髟逝蹈颐窃黾硬聘?,它也确实没有失信;但是,与此同时,它也给我们加重了贫困?;饔执鹩Ω颐亲杂?,但是却给我们带来了奴役,这点我将在下文加以证实?!盵5]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17页。

[2]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93页。

[3]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译林出版社,2011年,第233页。

[4][5]蒲鲁东:《贫困的哲学》,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171页,第191页。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