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诉求—儒学变迁史略说
作者:冯达文 2020-09-02 10:37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本文以简略的方式描述了儒学变迁的逻辑进程。
[摘?要] 本文以简略的方式描述了儒学变迁的逻辑进程:孔子立足于“原事”“原情”“原人”引申出价值理想;战国时期,“原人”的蜕变而有形上学的建立;汉唐宇宙论把价值追求往天地宇宙挂搭固使人有所归依亦不免颇受支使;宋明本体论赋予理以普遍绝对意义使人价值提升有所凭借更难免为其异化;降及泰州学,通过消解形上形下的分立,祈求返回“原本”,得以开启了回归“在一起”的生活世界的先河。
[关键词] 孔子?儒学史?宇宙论?本体论?泰州学
[中图分类号] B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575(2019)05-0048-15
内地学界一般把宋明儒学区分为“气”学、“理”学和“心”学三大系。个人于1997年所撰《宋明新儒学略论》[1]却把“气”学中宋初周敦颐、张载与清初王夫之、黄宗羲、戴震之学问,分析为两系,又把“心”学中陆九渊、王阳明与阳明后学之泰州学,区别为两系。以五系的关联与流变脉络呈现宋明儒学的走向。其中,以主“志”论阐明陆王学问宗旨,而以主“情”论开显泰州学人风貌,自以为有所创新。因为“情”必指向“事”,借“事”以为体现,有所谓“事情”或“情事”之称,故于2001年又撰《“事”的本体论意义—兼论泰州学的哲学涵蕴》[2]一文,为世间日常种种“行事”提供一种正当性说明。以上论作发表及今近20
[1]冯达文:《宋明新儒学略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
[2]冯达文:《“事”的本体论意义—兼论泰州学的哲学涵蕴》,《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