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戏仿的酒吧派对—以W市的调查为例
作者:孟芯纬 2020-05-14 11:19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酒吧在中国大陆的城市中迅速铺开,各式各样的主题派对活动也应景而生。
[摘?要]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酒吧在中国大陆的城市中迅速铺开,各式各样的主题派对活动也应景而生。文章以W市为例,在把握戏仿的激进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通过对男孩女孩酒吧与苏荷酒吧的体验式田野调查和对10位被访人的结构式访谈发现:在作为异质性城市空间的酒吧里,派对以戏仿的方式对城市“规范性”空间进行改造与逆转,在虚假与真实之间,它解离了城市青年自我规范性人格,重构其动物性的禁忌角色。这使得作为戏仿的酒吧派对具备了重塑空间属性和生产“异类”体验的双重功能。
[关键词] 酒吧派对?戏仿?虚假?动物性
[中图分类号] C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575(2019)04-0078-09
一、现状描述与提出问题
酒吧作为具有异质属性[1]的外来空间,它与国内的城市发展和城市政治关系密切。酒吧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并没有形成统一性和规范化的格局,即使是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酒吧的发展样态也不尽相同。北京第一间酒吧成立于1989年,但这对上海等开埠较早的城市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在上世纪末,对于相对保守的二三线城市而言,酒吧仅仅作为大城市的镜像,存在于城市居民的想象之中。2000年,男孩女孩娱乐城(Boy and Girl)[2]在W市开门营业,这座位于和平路上的地下休闲空间,为城市青年的日常娱乐和夜生活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此后,大批酒吧如雨后春笋般在W市生长出来,各具特色但规模较小,以举办主题派对作为一种主要经营模式的酒吧并不多。直到2012年,苏荷(SOHO)酒吧入驻W市,“苏荷酒吧的到来,为W市夜间消费注入了新的活力”[3]。对于W
[1]包晓光:《小资情调—一个逐渐形成的阶层及其生活品味》,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年,第149页。
[2]在W市,青年人将男孩女孩娱乐城称为“男孩女孩”或者“男孩女孩酒吧”,笔者在下文中统称其为“男孩女孩酒吧”。
[3]蒋雪:《苏荷酒吧入驻W市》,《经济导报》,2012年1月6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