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吉礼中的漆器藏礼现象考论
作者:刘进有 2019-12-09 17:11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先秦社会器以藏礼,漆器如同青铜礼器一样是时人表达礼差的物化载体。饮食器具、舞乐器具、弓矢、冕冠与车舆等髹漆器物内化了通鬼神、禳灾异、别尊卑、昭名分、辨等威等礼仪内涵,蕴含着尊卑性、通神性、权威性、等级性等礼意特性。因此,以吉礼为中心研究漆器藏礼现象对重新探讨先秦礼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通神体现了先民对天地、山川、鬼神的敬畏之心。另一方面,早期的氏族首领还兼具巫师职责,掌握了“通神祭器”意味着掌握着祭祀与军事征伐的权力,故而以舞乐器进行祭祀通神的传统便保留了下来。除漆质鼍鼓外,曾侯乙墓与楚国墓葬出土有“鹿角立鹤挂鼓”“虎座鸟架悬鼓”及“鹿鼓”等髹漆鼓类。古人常把鹤看作神鸟,并将其视为长寿和生命复生的象征。鹿也被视为神兽,是引导神人上达天界的一种脚力。鸟架悬鼓中的鸟即凤,也是楚人崇凤的象征,乃楚地祥瑞之物。时人将这些祥瑞之物构筑于鼓上,便是希望其能达到通灵的效果。祝建华认为此系列之鼓属通神的礼器:“具有一些供死者呼唤神灵、诸升阳气、避灾求福、击之娱神和希望接纳亡灵升天的一种礼仪之器?!?sup>1如《周礼·地官·鼓人》曰:“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社祭,以路鼓鼓鬼享?!?sup>2在祭祀天神、社稷与鬼之时,时人往往将祭祀之鼓看作是神的法力象征,相信鼓作为礼器能够起到沟通神灵的作用,因而鼓便成为先民向神灵传达意愿与避灾求福的一种器具。
(二)万舞中的干及其蕴含的礼意
1.万舞与干
《尚书·大禹谟》中有“舞干羽而有苗服”的记载,此舞便是万舞,故而早期的万舞当同军事活动有关。但随着社会发展,万舞渐渐被人们用于祭天地、山川与祖先等祭祀活动中,以希冀安宁或祈福禳灾。所谓万舞者,如《诗经·简兮》毛传言:“以干羽为万舞,用之宗庙山川?!笨子贝锸瑁骸耙浴锻颉氛撸柚苊?,干戚与羽籥皆是?!?3马瑞辰云:“万舞盖对小舞而言,故为大舞,实文武二舞之总名。”4可知,万舞又称为大舞,分别由武舞(干戚舞)与文舞(籥舞)组成?!吨芾瘛さ毓佟す娜恕吩唬骸胺布漓氚傥镏?,鼓兵舞、帗舞者?!敝Wⅲ骸氨?,谓干戚也?!?sup>5据郑玄之意,兵舞,谓以干戚为舞具,执之以舞。故武舞又称之为兵舞,干戚便成为万舞祭祀的主要舞具之一,其中的干便是瞂、楯、盾,亦即所谓的盾牌?!斗窖浴ぞ砭拧吩唬鹤怨囟街?,或谓之盾?!缎《拧す闫鳌费裕骸案?,瞂、盾也?!庇帧端滴慕庾帧范斡癫米⒃唬骸皹J,古亦用为‘盾’字?!?sup>6文献记载的周人万舞之干(盾)多为朱红色,这可能与周人尚赤传统有关,《尚书·大禹谟》孔颖达疏:“《明堂位》云:朱干玉戚,以舞大武。戚,斧也。是武舞执斧执楯?!?7戚,又称斧,逐步成为一种礼器,祭祀与仪仗等众多场合都会用到。按《礼记·明堂位》孙希旦注疏之义:“朱干,赤盾也?!?sup>8即髹漆的红色盾牌。通过发掘的一些墓葬,我们发现有许多髹漆的盾牌,包山2号楚墓有10件漆木盾、1件彩绘髹漆革盾。彩绘革盾通体髹黑漆,棕红、绘红、金、黄四色彩;背面四周绘矩纹,中间绘对称变形龙凤卷云纹;柄上两端绘红彩。9陕西凤翔八旗屯春秋战国之际秦国墓葬BM27出土的盾,“盾由皮条、藤条编成,后再髹漆?!?sup>10湖南长沙五里牌遗址406号墓出土的彩绘龙凤纹漆盾,上有“紫锦之衣”四字,“质为皮革胎,正背两面均施黑漆;上用赭石及藤黄两种颜色绘成龙凤纹饰。漆盾制作精巧,色彩鲜艳,从形制上看,纤
1.祝建华:《楚俗探秘—鹿角立鹤悬鼓、鹿鼓、虎座鸟架鼓考》,《江汉考古》1991年第4期。 2.《周礼注疏》,阮刻《十三经注疏》,第720页。 3.《毛诗正义》,阮刻《十三经注疏》,第308页。 4.[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中华书局,1989年,第145页。 5.《周礼注疏》,阮刻《十三经注疏》,第721页。 6.[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471页。 7.《尚书正义》,阮刻《十三经注疏》,第137页。 8.[清]孙希旦:《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第845页。 9.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年,第213页。 10.吴振烽、尚志儒:《陕西凤翔八旗屯秦国墓葬发掘简报》,《文物资料丛刊》(第3辑),文物出版社,1980年,第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