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深汕合作区建设要把握好五个辩证统一
■ 王 鹏
提要
推进合作区开发建设不仅是一项高难度的顶层设计,更是一项重在实践探索的伟大事业,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摸索,通过改革创新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作为全国首个由“飞出地”(深圳)主导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尤其需要在前沿实践、未知领域鼓励大胆探索和敢为人先,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实践经验。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针对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取得的进展和成效,推出了第二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供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借鉴。党中央部署开展深圳综合改革试点3年多来,各项改革举措进展顺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显著,尤其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形成了丰富的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其中,深汕特别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就是探索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改革开放新模式的典型案例。从实践来看,加快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开发建设,要把握好以下五个辩证统一,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有力有效推进合作区改革创新,为新时代综合改革和创新发展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
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辩证统一
合作区开发建设是广东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分阶段、分领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新实践的重要顶层设计。2023年9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组织机构、管理职能、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社会治理、营商环境、发展保障等方面作出了制度规定,旨在通过立法重点解决合作区的发展难题,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因此,合作区的产业规划和制度设计,需要深刻洞察当前国内外发展大势,准确把握深汕两地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深入探索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023年上半年,合作区的工业和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拉动深圳经济增长的主要功臣,GDP增速更是超过30%,在深圳各区中一骑绝尘。尽管如此,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推进合作区开发建设不仅是一项高难度的顶层设计,更是一项重在实践探索的伟大事业,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摸索,通过改革创新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作为全国首个由“飞出地”(深圳)主导的特别合作区,尤其需要在前沿实践、未知领域鼓励大胆探索和敢为人先,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实践经验。
战略谋划与策略实施的辩证统一
合作区开发建设的战略实现需要依靠精准的策略实施提供科学方法,而策略实施的环境条件随时都在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例如,在深圳第二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中提到,要“发挥功能性国企优势,按照‘低成本开发+高质量建设+准成本提供’模式加大工业厂房建设力度”;以及《条例》中对深汕两地在合作区开展合作进行了明确分工和清晰指引,深圳市“负责合作区开发、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加强对汕尾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汕尾市“为合作区加快体制机制调整和开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些都是将合作区开发建设的具体策略实施与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全省发展大局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战略谋划与策略实施的辩证统一。
传统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辩证统一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连续两年推广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明确了合作区的产业发展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难点等要求,突显把握好传统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辩证统一的重要性。一是明确了产业支持政策和空间布局。支持合作区符合规定条件的区域享受省产业转移政策,将合作区产业发展统筹纳入深圳市重大产业空间布局。二是组织编制和实施合作区产业发展规划。合作区可以制定土地、资金、生产要素、服务等保障制度,依法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予以政策支持。三是强调健全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合作区建设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海洋经济等产业集群。四是提出推进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提高金融服务、智慧供应链、数字创意、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促进传统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城市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与专项帮扶的辩证统一
当前,广东省正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合作区开发建设取得新突破,把握好公共服务与专项帮扶的辩证统一尤为重要。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动深圳市示范学校、市属医院和文化体育机构,支持和参与合作区的基础教育、医疗机构建设和大型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提升合作区的教育综合水平、医疗保障水平、群众文化素养和健康素质。同时,深圳市还要针对合作区发展需要和公共财政承受能力,与汕尾市人民政府加强民生相关领域的互认保障机制,通过投入专项帮扶资金和引入优质服务资源,高标准配套建设专项服务设施,构建多层次、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
共性特征与地方特色的辩证统一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在深圳第二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中强调,各地要“立足自身实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开展复制推广,将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形成的有效举措、适宜场景及管用经验用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这体现了既要遵循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也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实现“共性发展”与“个性显现”的有效结合。
深汕特别合作区的范围包括汕尾市海丰县鹅埠、小漠、鲘门、赤石四个街道,距离深圳市坪山区60公里,陆域面积为460.41平方公里,接近四分之一个深圳,实际管理人口13.63万人,GDP仅为百亿规模。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深圳GDP超3万亿,常住人口接近2000万,城市面积却不到2000平方公里。如此特殊的合作区开发建设,不仅具有由不发达状态走向发达状态的经济发展共性特征,也具有由于采取“飞地”模式而需要遵循深汕规则对接的区域发展特殊性。因此,不仅需要采取常规的区域经济发展策略和国土空间发展布局,更需要推进具有“深汕特色”的“飞地”发展模式。通过“共性+个性”发展模式,推进合作区开发建设在新一轮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中再上新台阶。这既是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和区域个性体现,二者辩证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丰富内涵之中。
(作者系暨南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文系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重大课题“‘一国两制’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