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电商监管加码 互联网医疗“脱虚向实”
漫画:颜庆雄
■主持人:王玥
■嘉宾:张钦昱(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教授)
史立臣(知名医药医疗战略管理专家)
傅子恒(市场资深研究人士、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
日前,国家药监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完成意见征集。此次发布的《意见稿》,针对性地加强了对药品网络销售的监管,其中提到的“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参与药品网络销售活动”引发港股、A股市场医药电商概念股大幅震荡,这一直接影响公众购药服务的政策一度冲上热搜。本期“思与辨”就该问题展开讨论。
平台公司如果直接从事药品销售业务,更容易进行排他性垄断
主持人:除了质量监管外,医药电商平台在参与药品网络销售的过程中,可能会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顾客的购买行为进行分析,甚至大数据杀熟,在您看来网络第三方销售平台监管的难点有哪些?
张钦昱:第一,第三方销售平台实施的反竞争行为难以定性。第三方销售平台欲“鱼与熊掌兼得”,既从事药品自营销售,又从事撮合药品交易。它们往往利用技术、交易优势为其自身进行数据引流,获得搜索排名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大型第三方销售平台往往利用消费者对其品牌和声誉的信任,获得相较于平台上其他药品经营企业更多的竞争优势,潜在引发了不公平的商业竞争风险。《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对第三方销售平台实施的上述行为也缺乏清晰规制。
第二,对处方药网售引发的用药风险疏于防范。医生看病需要对病人望闻问切方能开具处方药。第三方销售平台开具处方药的流程并不正规,仅仅通过在线上询问几个程式化的问题,比如“是否使用过该药品”等,便敷衍了事地结束问诊环节,给患者开具处方药。部分第三方销售平台甚至利用AI问诊开方。不规范网售处方药易致患者的用药风险上升。
史立臣:第一是药品质量问题,这包括:合格药品的销售以及药品在仓储物流运输等相关环节中是否能提供保证药品质量合格的环境;第二是合理用药,药品销售必须要在医生明确处方的前提下才能网售药品,现在的情况是没有处方的情况下线上可以通过电子处方销售,并不会对患者的用药安全性进行明确指导和问询;第三是公平竞争的问题,平台可以把大量的流量导向自己的自营店铺,容易造成垄断;第四是责任主体的划分,目前由于平台+自营情况存在,导致患者用药发生安全事故后,很难厘清责任主体。
傅子恒:除了质量监管外,互联网第三方销售平台监管最大的难点在于,平台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之下,利用自身拥有的技术、渠道、信息等优势,故意混淆医疗诊治供给品牌,或进行诱导、甚至误导消费者不当消费。平台公司如果直接从事药品销售业务,更容易进行排他性垄断,或者使自己占据更有利的销售地位,继而扭曲医疗供方之间的竞争关系,损害消费者利益。
新规为当前互联网“卖药”乱象划清了底线
主持人:新规实施将对互联网“卖药”产生哪些影响?
史立臣:新规的实施将让平台和自营体系分离,平台要全面履行自己的监管职责,保证患者购买药品和使用药品的安全性,保证药品质量。同时对在平台上从事药品销售的店铺进行全面监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对于连锁药店来说,新规实施会保证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公平参与线上药品经营。而对于患者来说,未来线上购买药品尤其是处方药,会更加安全,发生用药安全事件后,也能更方便地找到责任主体。
傅子恒:一是强化了平台资质能力建设方面要求,如规定第三方平台须建立药品网络销售质量管理体系、配备医药专业人员等;二是医、药、平台进行分离,促使三者谨守职能边界;三是强化平台的直接监管职责,如要求平台对入驻销售主体资质的真实性、合规性审核,对处方来源进行监管,对药品广告、处方药销售行为进行监管,对记录保存进行监管,以及加强配送质量管理、履行向行政监管部门报告的责任,及时处理网上投诉和纠纷,等等。这些规定无疑将有助于营造更加健康的互联网医药销售环境,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张钦昱:新规为当前互联网“卖药”乱象划清了底线,补足了既有监管漏洞,体现了对药品网络销售的强监管趋势。
新规实施后,第三方销售平台将专注承担管理职能。应当审查入驻药品企业的资质,保存药品展示和交易管理信息,主动制止违法违规行为,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时报告涉及药品质量安全的重大问题。
平台须提高自身能力建设,真正为消费者把好药品的“入口”关
主持人:新规下,第三方医药电商平台如何实现顺利转轨?行业赛道分化之下,数字健康行业格局又将带来哪些变化?
傅子恒:新规已经给第三方医药电商平台转轨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平台须提高自身能力建设,严格按照要求,强化主体监管责任,真正为消费者把好药品的“入口”关,依靠自身的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这是平台转型发展的唯一出路。未来,行业格局演变可以看得见的前景是,那些真正依靠自身能力建设规范发展的平台公司,将会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张钦昱:在宏观层面,可以通过算法等技术构建疾病诊疗服务数据库,帮助医院搜集、追踪、预判特定人群或患者的治疗情况,协助医院为患者实施精准治疗服务。
在微观层面,平台企业可以利用资金优势专攻疑难病症的治疗与药品开发,扎扎实实地落地投入高、回报慢、挑战大,但极具创新性的诸如基础医疗、生命科学研究等赛道,实现与中小企业的差异化竞争格局。
史立臣:未来第三方医药电商平台会更多增加服务内容,并搭建起对接医院、患者、线上店铺、医保的多边体系,使第三方医药电商平台更专业化,这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对于实体连锁药店的线上药品销售,连锁药店会更加合理地布局线上市场,加入针对患者购药、合理使用药品的专业化服务,强化针对患者尤其是慢病患者的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