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析论
作者:毕红梅 谢宏芝 2022-04-27 15:52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意蕴诠释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是收获感、满足感和实现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指向,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结果评价的重要指标,它呈现三个层面。
一是规则的收获感。规则是“基础设施”,是社会文明肌体中的筋和骨,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社会公德教育,框定了人们处理社会、人、自然之间行为的边界,使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有所遵循,有所顾忌,有所敬畏,有所追求,知道何以可为,何以不可为,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渡,“推动社会向着有序、文明的方向挺进”[2]。
二是精神的满足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神的满足感辉映着大学生心之所栖的精神家园,往往聚焦于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休闲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追求,精神丰盈能够使大学生愉悦身心、放飞灵魂、追求梦想。
三是行为的实现感?!巴饣欢ǖ男形撬枷胝谓逃哪康暮凸樗蕖?sup>[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将内化于心的思想理论和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外化于行,促使大学生自觉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在实践层面自觉做出良好行为的反应,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把个人价值融入社会价值之中,在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过程中获得体验感、价值实现感。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幸福感是建构感、感悟感和追求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幸福感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情旨归,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追求的理想状态,它主要呈现三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