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百年大党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共产党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密码探析
作者:张荣臣 蒋成会 2022-04-27 15:52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中国共产党在10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重视的基础工程。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后,不管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进入新时代,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同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实践结合起来,把党建设得坚强有力。从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执好政、掌好权,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大党的伟大形象。在自身建设和自我革命的过程中,始终以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关于党的建设的经验,有力地指导着新时代党的建设实践,打造着一个百年大党继续发展壮大并永葆青春,实现和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在不断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这正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的成功密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是在国内外复杂的环境中发展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党的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彰显,成为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思路,一直被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进入新时代,共产党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党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促进党内各项事务的制度化、有序化和规范化,党的制度建设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出现了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2013年党内“立法法”出台,党的制度建设实现新的突破,更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具体行动。之后,随着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提供基本依据和规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发布,党内法规的质量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一系列党内法规的形成和实施,为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为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不仅全方位扎紧了制度笼子,也形成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基本框架,为党的长治久安提供坚强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大把党的制度建设赋予更加明确的定位,狠抓制度执行,维护党内法规制度的统一和权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让遵守法规制度蔚然成风。
(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
腐败是社会毒瘤,中国共产党一向把腐败问题看得很重,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在瑞金叶坪召开中国共产党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党的建设问题决议案》,就提出了反腐要求。新中国诞生前,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防腐方针,特为党的高级干部作了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把中国同志与马恩列斯并列等六条规定。建国后,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需要,毛泽东提议在党内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在政府内设立行政监察机构,从而使反腐败斗争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常态。
我们党对如何从根本上遏止腐败,有一个不断探索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下了极大的决心去处理这个问题,坚决反对和防止权力对党的侵蚀,明确地提出了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但由于法制的不健全,思想道德观念的缺失,导致转型期腐败现象不断滋长、蔓延,给我们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正是看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担任总书记伊始的三天之内,即2012年11月15日和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就作了明确表态,提出腐败问题要“警醒”,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解决好这一严重问题,表达了在反腐败问题上的决心和信心。此后,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对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都必须有着深刻认识,在此基础上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梢运?,以力挽狂澜的气魄和胆识,作出了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硬仗的战略决断,经过“打虎”“拍蝇”“猎狐”等多管齐下的行动,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批腐败分子落马,被清除出队伍,形成压倒性态势,体现出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党的十九大之后,再次放出反腐“大招”,深化标本兼治,严厉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极大地振奋了党心军心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