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料需求探析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等现象的出现,“照料?;背晌桓鱿孕缘纳缁嵋樘?,也涌现了大批学术研究成果,包括前沿理论视角的引入和本土经验研究的探索。养老护理问题,也一直是全国两会的热点议题。本期文萃简要回顾近期我国照料研究领域的新进展,以期为今后的学术探索提供借鉴。
家庭照料与社区上门医疗服务具有互补关系
陈璐、文琬在《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21年第11期《互补还是替代:家庭照料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一文中认为,家庭照料与社区上门医疗服务具有互补关系,建议以居家老人的需求为导向,加大对家庭照料者的支持,尝试提供照料者津贴,提供喘息服务和对照料者进行培训等。积极推进居家医疗服务市场的发展,提升居家社区上门医疗服务,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到实处,同时完善政府财政和医?;鹜度氲茸式鸨U咸逑?,并通过现场调查、入户访谈等方式对服务进行督导考核,确保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居家医疗服务。社区居家生活服务重点针对高龄和中、重度失能老人开展,充分满足这部分老年人的照护需求。加强对低收入老人的照护补贴,并在目前开展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中整合现有的各类津贴制度,推动长期护理保险与家庭照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协同发展。
养老服务供给应以构建幸福老龄社会为导向
刘西国、赵莹在《老龄科学研究》2020年第11期《基于照料需求视角的我国老龄问题的反思与重构》一文中认为,目前我们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认识存在将老年人等同于失能老年人,将老龄问题等同于老年人问题,将全体老年人作为照料需求对象,看衰家庭照料供给能力,忽视自身制度优势及后发优势等偏差。忽视我国在老龄化方面的公平价值取向,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认同度的中医药,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政府具备强大的组织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以孝道为核心的家庭伦理提供了特殊的老龄社会治理资源等优势。不宜将老龄问题降维为养老问题,养老服务供给应以构建幸福老龄社会为导向,构建养老服务供需联动机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构建支持居家养老的政策体系,避免“福利陷阱”,通过“老有所用”“老有所为”,实现幸福老化,倡导政府治理与居民自治相结合的互助养老。
子女带薪护理假有助于雇员承担养老责任
李雪銮在《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年05期《家庭老年照料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一文中认为,在老龄化、少子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家庭老年照料可能进一步抑制劳动供给。照料者收入减少、健康影响等都可能导致家庭照料的不可持续。而劳动供给的减少也将减少所得税收入,对一系列经济活动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政府应继续推进和落实相关政策。目前,子女带薪护理假、喘息服务、专项附加扣除税等政策先后出台。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积极推进落实子女带薪护理假。子女带薪护理假有助于雇员完成养老责任,提高生产率和工作质量,降低雇员流动率,但带薪休假会给雇主造成一定的经济成本。同时要更加鼓励全民运动,培养锻炼习惯,推进健康养老,减少高强度的照料需求。
(栏目主持: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