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跨境发展前景广阔
■吴燕妮
提要
货币数字化是货币形态发展和演变的必然趋势,数字人民币的跨境发展和应用前景是广阔的。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当前数字货币的发展契机,加快数字人民币研发和试点,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推动数字人民币领先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作为金融科技的代表性发展成果,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北京冬奥会举行期间,数字人民币试点覆盖了交通出行、餐饮住宿、购物消费、旅游观光、医疗卫生、通信服务、票务娱乐七大类场景,落地场景约为40万个。早在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就已完成了数字人民币的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基础工作,并在多个试点城市展开应用场景测试。其中深圳于2020年10月率先通过“摇号抽签”的方式向公众发放数字货币“红包”,首次在公众层面进行数字人民币公开测试。截至2021年6月30日,全国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累计交易笔数7075万余笔。
消费领域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势必也会加快加速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的普及。目前,我国经济总量的全球占比已超过17%,但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和国际储备中的占比仅分别为2.49%和2.25%,与我国经济影响力不匹配。因此,数字人民币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也备受关注。
1
数字人民币跨境发展是当前破局的重要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场变局中,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从内部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外部看,国际社会博弈日趋激烈,有从科技、投资、贸易等领域向金融领域蔓延的趋势,倒逼人民币国际化。这其中以金融科技的发展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是值得探索的领域。特别是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降低跨境支付成本,提高跨境支付效率,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跨境支付的需求为数字人民币推广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2020年,人民币跨境使用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28.39万亿元,同比增长44.3%。特别是在香港特区,截至2020年10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环比上升1.8%至6801亿元,如果数字人民币广泛应用于跨境支付,将可进一步促进香港与内地,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与此同时,跨境消费、跨境理财等应用场景的拓展,也将促成香港这一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另一方面,数字人民币的使用能够进一步降低跨境支付成本,不断巩固和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202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提出数字人民币已经具备跨境使用的技术条件。随后在10月,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简称香港金管局)签署《关于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稳妥有序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合作,并与香港金管局开始第二阶段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的研究工作,探索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互联互通,以进一步提升跨境支付效率。与此同时,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还与香港金管局、国际结算银行、泰国央行、阿联央行联合开展“多种央行数码货币跨境网络”(m-Bridge)项目研究,第一阶段报告同样显示,应用央行数字货币和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模式有助于实现更快速、更便宜和更安全的跨境支付和结算。
2
数字人民币跨境发展面临的挑战
作为一种全新的数字化支付工具,CBDC是不同于现金和传统准备金的中央银行直接负债,可能会对支付体系与货币供求、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与监管、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等产生多方面影响,数字人民币同样也面临来自内外层面的不同挑战。
从内部来看,数字人民币目前主要的发行基础仍在国内消费支付领域,跨境应用仍处于探索初期,难以快速形成规模效应。从人民银行的研发设定和场景选择上看,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是一种面向社会公众发行的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并不计息,其当前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其跨境应用尚未落地,难以快速在场景下形成规模效应,切实提高跨境支付效率。
从外部来看,为适应新冠疫情背景下经济数字化的新趋势,应对来自私人数字货币、数字稳定币等新型数字货币的竞争,自2020年以来,世界各国央行纷纷将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数字货币提上议事日程。除中国人民银行外,全球已有约86%的央行开展数字货币研究、60%的央行将数字货币推进至测试阶段、14%的央行正在部署试点项目??杉?,CBDC在未来可能成为大国货币竞争的重要领域,特别是随着CBDC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普及和应用,以及数字技术、互联网经济、跨境电商、跨境社交媒体等的进一步发展,CBDC的底层技术和应用场景也会不断突破和丰富,CBDC在国家间竞争中会发挥更大作用,储备货币发行国如推出数字货币用于跨境支付可能强化对这些储备货币的需求,巩固甚至强化其国际地位。
因此,各国普遍认为应当及早开展相应的研究建设,以便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早在2016年,欧洲央行和日本、加拿大的央行就已经启动了各自的数字货币实验项目,探索分布式账本技术在支付领域及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2020年10月,国际清算银行与美联储、欧洲央行等七家央行联合发布报告《央行数字货币:基本原则与核心特征》,标志着央行数字货币正式进入国际组织与主流央行的视野。2022年1月,美联储发布数字货币白皮书,特别提出“在世界各地的金融交易已经高度数字化的情况下,CBDC有助于加快电子支付系统建设”,并呼吁民众进一步对是否发行数字美元提出意见和建议??梢栽ぜ?,各国在数字货币领域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人民币作为跨境支付结算工具的地位也在稳步提升,但全球跨境支付网络仍高度依赖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和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上述传统跨境支付体系是历史积累的结果,尽管其资金路径复杂、清算链条长,但已连续稳定运行多年,短期内难以动摇。从现实角度来看,数字人民币跨境推广和应用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3
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前景及建设完善进路
货币数字化是货币形态发展和演变的必然趋势,数字人民币的跨境发展和应用前景是广阔的。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当前数字货币的发展契机,加快数字人民币研发和试点,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推动数字人民币领先发展。
一是进一步完善数字人民币的技术基础,争取数字货币技术的全球话语权。数字货币的研发实际上是一个技术积累的过程。面对未来主要经济体之间可能发生的竞争,数字人民币需要在兼顾信用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已有版本的底层技术及设计方案,以适应越来越丰富的应用场景,提升人民币在国内外的接受和使用程度。一方面,可通过不断试点优化数字人民币的底层技术架构,进一步提高使用效率。设计良好的CBDC有助于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金融生态,增进支付工具的竞争和支付效率,进而提升社会福利。同时在技术层面上进一步深化区块链以及分布式账本技术(DLT)技术的应用,使之更好地适配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我国支付体系的活力与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积极吸纳数字人民币技术的参与方和研究方,多角度完善技术方案。鉴于数字货币的研究、发行、使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议下一步不断扩大合作范围,深化合作方式,充分发挥我国在市场规模、互联网前沿技术、对外贸易等领域的优势,积极与国内支付、金融科技、数字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公司开展包括技术开发、基础设施、数字钱包等领域的联合研究、合作,集合多方力量完善数字货币的技术方案。
二是抓住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契机,不断深化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结算体系研究探索。人民银行的研究和数据显示,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使用能够增强人民币的使用便捷性和竞争力。而粤港澳大湾区则为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提供了绝佳的探索和试验环境。下一步可以金融科技监管沙盒为依托,在粤港澳大湾区探索建立以数字人民币为基础的跨境支付体系,提升支付便捷性,通过“点对点”的分布式跨境支付网络,降低跨境支付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有利于数字人民币技术和应用效率的全面提升?!渡钲谑蟹褚捣⒄埂笆奈濉惫婊芬裁魅诽岢?,要积极参与央行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国际合作试点,并且要“积极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发展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体系的重要机遇。随着近两年来美元信用一定程度的波动,包括许多发达国家在内的经济体正在力图摆脱原有贸易不平等和福利损失,对于一种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不断高涨。与此同时,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为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大国形象,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实体经济投资等领域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和制度、稳步有序推进中国金融开放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既定方针,这些因素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另一方面,随着国内互联网公司海外业务拓展、跨境并购、跨境电商等快速崛起,国内互联网公司的业务已大范围拓展至海外,跨境支付、商业结算、利润归集等支付场景不断丰富,我国互联网跨境业务的快速发展也为国际支付结算系统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实施环境。
三是借助数字人民币国际合作的机会,积极参与数字货币领域国际规则与标准的确定。当前,世界各国的数字货币研究均处在早期和技术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取得规则和标准制定优势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通过项目联合研究、学术交流等方式积极开展数字货币的国际合作,继续扩展和深化数字货币技术标准的国际交流和讨论,不断探索深化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进一步扩大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可通过区域或全球性国际组织,积极参与数字货币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进程。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均对数字货币给予了特别关注,下一步我国也应探索开展数字货币领域的国际规则起草、标准制定等工作,充分利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等区域性机构或国际组织,联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支付联盟,尽快形成区域标准或开展区域性适用实践,初步搭建国际清算体系,为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贡献中国方案。
(作者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