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 回应时代要求 指引未来发展
■刘炳香
我们要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赢得优势、赢得主动,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既要“造形”,更要“铸魂”。要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教育群众,使全党全国人民始终保持统一思想、坚定意志,积极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推进党的伟大事业。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深刻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与“魂”,深刻揭示了其时代特征和重要价值。在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深刻领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和旗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产生的科学理论。一个政党,掌握科学理论,才能拥有真理的力量,才能引领时代;一种理论,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才能有强大生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对深邃的中华文化、伟大的中国精神进行符合新时代特点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一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吸收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丰厚养分、回应时代要求、解决时代问题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色,又具有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强大的真理力量,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重大成就。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2
植根中华沃土: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脉。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的许多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等,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如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托物言志、寓理于情等美学精神等,都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提供了丰厚养分和巨大能量。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吸收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了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如,将中华文化中的“汔可小康”“大同”等社会理想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刻反映了自古以来,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和追求,并且把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归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以中国梦激励中华儿女,在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再如,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朴素民本思想发展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
3
勇立时代潮头:不断自我超越、自我完善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在改革中守正出新,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自我超越、自我完善,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种理论是否拥有真理力量,归根到底要看能不能科学回答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逻辑起点。随着时代发展,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外部环境变化带来许多新的风险挑战,国内发展的目标任务、社会人文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改革发展面临的长期没有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及新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管党治党一度宽松软带来党内消极腐败现象蔓延、政治生态出现严重问题,党群干群关系受到损害,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受到削弱,党治国理政面临重大考验。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化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把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极富创新意识的时代精神凝结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也为我们党排除各种干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思想力量、精神动力。
4
学深悟透做实:彰显真理力量,实现百年梦想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党的事业,有科学理论指导才会拥有光明前途。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改造中国的历史。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新征程上,我们要把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的成功经验坚持好、运用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系统是“形”,指导思想是“魂”。我们要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赢得优势、赢得主动,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既要“造形”,更要“铸魂”。要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教育群众,使全党全国人民始终保持统一思想、坚定意志,积极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推进党的伟大事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我们要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社会主义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力、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