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商人与《广东七十二行商报》
■张麒
《广东七十二行商报》虽名“商报”,但眼光并不局限于商界和经济,对时政报道也相当关注,成为国人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来源。
近代以来,广东商人不光能挣钱,会做生意,而且在办报、出版、整理刻印古籍、拍电影等文化事业上也大显身手、技高一筹,留下了很多佳话?!豆愣呤猩瘫ā返姆缧芯褪呛芎玫睦?。
清末民初,广州商人对办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深知舆论对商业运作的重要性,同时又通过报刊团结更多的商人,当时有一份《广东七十二行商报》影响很大,出版发行时间也最长。其创办人就是广东新宁人黄景棠。
黄景棠的父亲是马来西亚的著名侨商,黄景棠幼小的时候在马来西亚度过,接受了外界新思想的熏陶?;毓?,黄景棠积极投身商业经营,斩获颇丰,商业名气越来越大。于是,他便于1907年独资创办《广东七十二行商报》,以此在广东商界联络同道,表达主张,呼风唤雨。
何谓七十二行?七十二行在近代广州有双重含义,一种意思指广州各个工商行业的总称;第二种意思即为广州各大传统经济行业的联合体或商人团体,这一发自民间的群体在地方政治、经济生活中有很大影响力,各种商人团体,包括总商会也要依托七十二行开展活动。后来七十二行逐渐被认作广州商业界的代称。
《广东七十二行商报》发行当日抛出一篇洋洋洒洒数千字的发刊词,发刊词呼吁商界联合,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呼吁发展商学,同一切横征暴敛做斗争。发刊词宣称,要向西方商界学习,“以爱国之热诚,为强国之基本”,达到“商业兴而国势振”的目标?!豆愣呤猩瘫ā返姆⒖剩浞址从吵龉愣探缍宰陨砭檬盗Φ淖孕?,以及商业团体以争取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要求,特别是有关“商战”的言论,引起强烈共鸣。
《广东七十二行商报》虽名“商报”,但眼光并不局限于商界和经济,对时政报道也相当关注,成为国人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来源。报纸创办的当年冬天,英国借口“清剿海盗”,派军舰闯进西江,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广州商界迅速组建粤商自治会,发起反对英国攫夺西江缉捕权的斗争,黄景棠和《广东七十二行商报》是自治会的发起人之一。1908年春,中国水师在澳门附近扣留走私军火的日本船只“二辰丸”号,引起外交纷争。粤商自治会随即发起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抵制日货运动?!豆愣呤猩瘫ā犯且∑炷藕?,积极呼应,推动了官民共同参与抵制日货局面的形成,极大地震撼了日本当局,展示了中国人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这份经济类报纸为何会率先在广东出现呢?那就是“各行省无不有粤商行店,五大洲无不有粤人足迹,其民轻巧活泼,好冒险习劳,最合营业之性质,由是观之,我粤省于历史、地理、物产、民俗上均占商界优胜之点,似非他省所及,谓为天然商国,谁曰不宜?”这是《广东七十二行商报》发刊词中的话,是对这个问题的最好解答。
民国成立后,广州“官”“商”之间开始出现由对立到融合的趋势,不少商人当起了官员,同时部分官员也开始经办实业?!肮偕獭痹诠阒葜鸾シ⒄钩晌桓稣感碌慕撞?。上层建筑改弦更张的同时,《广东七十二行商报》也在悄然生变:该报于1917年9月20日刊出增刊,新增两个版面一为“京省要闻”,内容有《唐继尧之招贤令》《冯国璋夫人逝世记》《梁启超统一币制之新策》;另一版为“欧战来电”,主要为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的战争新闻。这期增刊可以看作是《广东七十二行商报》报道内容的一个重要转变,此后,该报不局限于把眼光放在商界,时事政治、战争军事成为该报与经济报道并重的内容?!豆愣呤猩瘫ā返淖酆闲哉啾绺褚灿纱顺尚?。
粤人善做生意会挣钱,但也会办报,懂艺术,通风雅。就办报而言,也绝非在广州一地,而是遍布上海等大码头。如在上海,粤商就参与创办了当地第一家华文报纸。1874年,由容闳发起创办的《汇报》红极一时,引得粤商在全国扬名?!痘惚ā菲渌肝淮窗烊颂仆⑹?、叶廷春、郑观应均为广东香山人。《汇报》的创办资金白银2万两,也绝大部分为粤商出资?!痘惚ā返姆⒖室彩窒炝粒骸氨揪治谢毡?,自宜求益于华事而言之,故有裨益于中国者,无不直陈,而不必为西人讳?!?/p>
(作者系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