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魏传光
提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建党百年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的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会议指出,一百年来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十条宝贵的历史经验。其中,“坚持理论创新”是“十个坚持”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认真领会思考。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根本原因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党的生命力所在,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重要途径,是赢得伟大斗争伟大胜利的力量源泉。
1
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理论创新史
中国共产党始终勇于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蒲Щ卮鹗贝?,着力解决时代课题,需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牢牢把握时代特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正是在一系列党的创新理论的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的实际,而且还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新的思想,并将其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的内涵,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如何进行中国革命的理论,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解放思想,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党的事业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成功地把党的建设推进到二十一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说,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在实践中回答时代命题、在实践中创新理论、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百年历史。
2
理论创新的核心是通过“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世纪沧桑、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理论创新,始终立足中国实际,理解把握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具体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科学认识、中国社会革命和建设道路和方式的正确选择、路线方针政策的准确判断和制定、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推进,无不蕴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
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在革命时期,党的理论创新的核心一直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展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极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取得新的重大成果。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被进一步拓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内涵,也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层次更加清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觉遵循。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既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性发展和创新,也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各种先进的或有价值的思想理论的集成性创新,还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转化和创新。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真理在中国土地上大放异彩,也让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层面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开辟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道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中奋勇前进。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党的创新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也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焕发新的真理光芒。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中国共产党善于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理论来指导中国社会实际问题,并在解决本土问题中获得理论创新与理论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建党百年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的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这一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各个领域都提出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的新观点,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跃升,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开辟了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非常重视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文化土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显示出更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
【本文系“从百年党史中领悟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编号2021V03)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暨南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