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炮约免费-51品茶风楼阁全国,快餐500元2小时联系,全国楼凤论坛兼职平台

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国家现代化*—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5年发展回溯

作者:凌佳亨 喻修远 梁丽芝  2021-09-15 14:43  新传播    【字号: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存在双重意蕴,一是物质现代化,即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二是治理现代化,即国家能力、制度体系的现代化。理清国家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可以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生原由及发展历程中加以考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自设立以来便天然承载了国家现代化的使命,其生成及发展同样存在现代化的双重意蕴,在物质经济与治理经验层面均促进了国家现代化要素的增长。作为欠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选择,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利用后发优势进行外来技术本土化的制度尝试,是地方经济适应型行政体制的局部探索,是经济特区成功经验下的制度推动,更是全球化与国际分工理论下的产业承接与市场需要。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5年来的发展进程中,衍化出了摸索发展、规范发展、高速发展、转型发展四个时期,并深刻蕴含了从西方化到本土化,从借鉴摸索到转型创新的逻辑主线。


(二)地方经济适应型行政体制的局部探索

从政府经济职能的演变历史来看,政府职能的界定是一个动态范畴。无论是自由主义还是国家干预主义,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对于政府经济职能争论的焦点并不是单纯采用某一固定模式,而是根据现实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我国经开区的产生是为适应现实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对政府经济职能进行的局部调整,是为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而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的部分突破。从国家级经开区产生之初的经济发展本质来看,这是一种行政依附型经济,经开区通过凭借国家给予的合法性优惠政策进行经济建设,实现经济高速发展、资本快速积累、技术快速进步。在1978年以前,我国的政府体制强调中央在各个领域的集中统一管控,地方政府治理权限小、能力弱,不利于国外资本和技术的引进,限制了外向型经济在国内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经开区恰恰是对过去集中统一行政体制的突破,是地方经济适应型行政体制的局部探索。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我们建立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痹谘睾8劭诔鞘?,“通过放宽某些政策,改革现行的某些管理制度,增强这些城市及其企业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活力”, [2]并且要求这14个港口城市在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走在前头。虽然国家级经开区的设立直接着眼于经济发展,但如果我们仅以经济成就来看待和评估经开区却是片面的,其在体制创新方面的大胆求索和积极贡献也同样值得关注。在小范围最先建立具有国际能力的投资环境,需要一个科学、精简、高效、充满活力的体制加以保证,国家级经开区区别于一般地方政府的特色运行体制就是地方经济适应型行政体制的局部探索和最好诠释。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