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发展格局的内涵与路径*—对先行示范区民生幸福标杆战略定位的理论探讨
作者:谢志岿?李卓 2021-08-12 17:59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民生发展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中国共产党的目标和初心,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和内在要求。共建共治共享民生发展格局的主要特征有完善的民生内容体系、优良的民生服务质量、多元的服务供给主体、广泛的民生服务覆盖和高效公平的供给体系和制度机制。根据《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的意见》对民生的战略定位,结合深圳实际,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在策略路径上需要注意如下几点:民生发展的社区化、在地化,民生供给的合作化,民生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长远性、渐进性,以及民生发展的制度创新和法治保障。
(六)民生发展的制度创新和法治保障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既是理念创新,也是制度创新。民生问题因涉及到人民的实际利益,涉及的体制机制往往更加复杂。在公共服务和民生发展过程中,国家和地方均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在保证工程和服务质量规范、可控的同时,也由于其滞后或僵化的特征,不能适应时代需求和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此,深圳要建设先行示范区,必须突破这些僵化的体制机制,通过制度创新驱动,推动民生发展。其中涉及到的事权问题,需要深圳通过改革不断探索,也需要得到中央和省的支持授权,通过综合授权改革试点,突破民生事业和公共服务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如教育方面的学校建设标准、教学设施建设标准、招生录取政策等,医疗服务方面对于先进医疗技术、药品等的引进和应用程序等,交通服务方面对于交通道路设施建设规划审批变更的自主权等,在不涉及国家重大体制机制和原则性问题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特区立法权优势,在权限范围内,大胆突破束缚民生发展的体制机制,消除体制机制障碍。
总之,建设民生幸福标杆,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所坚持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对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而言,是一个重大发展机遇,必然提升深圳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给深圳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同时,《意见》对深圳所提出的民生幸福标杆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是迄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30年民生发展的最高标准的一个表述。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巨大的投入,也需要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伟大工程。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要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安排,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不断让发展成果更广泛、更均衡地惠及全体居民,勇担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深圳的新使命、新任务,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新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