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网格化管理的两种代表模式及其比较分析—以北京市东城区与广东省深圳市为案例*
作者:张彰 2021-08-10 11:25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网格化管理作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是推进全民共建共享、推动社会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抓手。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全国各地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得到充分发展,相关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本文选取了其中两种有代表性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东城模式与深圳模式,综合运用案例分析与比较分析,在目标建构、运行方式、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审视,并基于此对于网格化管理的制度逻辑、存在问题及可能前景进行探究,以期探索完善网格化管理的思路与方向。
(二)不同之处
北京市东城区作为中心城区,是国家和北京市行政、事业机构的主要集中地,集中体现北京作为国家首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因此,维稳成为城市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推行网格化管理的重要目标。而深圳市流动人口多,社会自治程度高,民间力量壮大,市民对于政府的服务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这决定了两地在推行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实践范式。其不同之处在于:
1.两地推进网格化管理的侧重目标不同??作为中央政务服务区,北京市东城区肩负着确保首都功能核心区和政治中心区安全稳定的任务,因而推进网格化管理的重中之重是维护辖区社会稳定。在群体性事件发生率、上访率等指标压力下,力求通过“事前监管”将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实现综治工作的抓早、抓小。深圳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流动人口数量大,社会自治程度高,社会组织发展迅猛。在推进网格化管理过程中,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多优质服务与公共产品成为首要目标。如借助网格化管理的硬件设备全面推广的“智慧党建”,就是在对党员进行智慧管理的同时,整合了全市的政务服务资源。遍布全市的智慧党建一体机既可以在线发展党员、在线接转组织关系、在线学习教育、在线过组织生活、在线交纳党费,也能够进行便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