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光棍的主导类型及其自我认同机制*
作者:黄佳鹏 2020-09-02 10:37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在不同社会经济结构下,农村光棍的形成难以简化为单一类型,而依循不同年代呈现出各自的主导类型。
表1?M村光棍的年代分层、主导类型及其趋势
年代分层 | 50至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总计 | 90年代初(可能性) |
主导类型 | 代内剥削型 | 机会剥夺型 | 懒惰型 | 多元混合型 | |
光棍数量 | 5 | 11 | 16 | 32 | 15 |
占总光棍的比例 | 15.62% | 34.38% | 50.00% | 100% |
四、社会性价值再生产:农村光棍自我认同的深层机理
上述分析表明,M村的光棍成因具有显著的年代分层特点,但呈现出共同的特征:高度的自我认同。所谓自我认同,在心理学上也被称为“自我同一性”,是人们对自我存在感和认可的一种心理状态,在行为上表现为自尊自信,在日常生活中不会束手束脚。农村光棍群体因受到社会排斥和自我边缘从而有犯罪及自杀等社会风险,这种对农村光棍的风险界定在中西部地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在以M村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农村就呈现出较大差异性。从调研结果来看,该村光棍群体并未呈现出显著的差异特征,从着装、消费、谈吐乃至精神状态都与“常人”无异,没有被村庄边缘。
(一)光棍自我认同的多重基础
当地的经济结构、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以及低度均衡的代际关系是当地光棍自我认同的三大基础,缺少这种基础,光棍这一群体很难获得村庄他人的认可,进而影响光棍群体的自我认同。
1.经济基?。悍钦婢锰逑?。有学者指出,只要有市场存在,非正规经济就和正规经济一样是现代经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非正规经济不仅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也存在于发达国家,不仅包括边缘性的经济活动,也包括不在国家控制之内的现代化生产和服务活动[1]。这个界定对非正规经济做出了较全面的阐述。与中西部农村相比,M村地处浙江沿海发达城区辐射带,其所属的县城,乃至乡镇都有较发达的经济体系,既包括类似电子上市公司等大型正规企业,因为具有薪酬较高、环境较好、稳定有保障等特点而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务工者,且对当地农村的中青年也有较大的吸引力。同时,村里也存在发达的非正规经济形态,例如农家乐、小作坊、建筑工地“小工”等,都给留在当地的村民创造了收入机会,而光棍就是其中受益者群体之一。因为这些非正规就业岗位对劳动力的要求不高,工作强度不大,且不需外出,机动灵活,有活干村里有人来叫,去不去自己决定。这些特点与光棍的特性相契合,为他们提供了收入保障。
虽然我是个光棍,而且患有先天性的肢体残疾,但是我会做木工,近几年村里农家乐的兴起,很多村民都将自家的房子进行改装,我的活也多起来了,收入还不错。我一个人过得很舒服,有酒有肉有朋友,不觉得与别人有什么差别,而且活着开心最重要,有空就会和村里另外几个朋友一起去县城玩玩。(LD,42岁,男)
该案例反映出当地70后中年光棍的生活状态以及自我认同感,他们虽然没有组成完整的家庭,但是并不影响对自身外在形象和内在谈吐的注重。从外表上看,头发乌黑郑亮(喷了定型水),口袋里装着一包十五块钱的香烟(在当地算中等水平),手里拿着一瓶矿泉水,俨然一副生活无忧的神态。其经济基础来源于非正规就业体系中的持续收入,从而维持与其他村民均等的日???,例如,抽烟不能太差,“不然拿出来没面子”。正是因为发达的非正规市场就业体系为那些想参与就业的光棍群体提供了稳固的收入来源,使得他们有经济基础开展日常交往和村庄公共活动。
2.制度基?。和晟频恼弑U咸逑怠3朔⒋锏姆钦媸谐【鸵堤逑?,本地光棍的经济生活还有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作为后盾,正如光棍ZWY所言,“即使我什么也不干也有吃有喝”。这里所指的政策保障体系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基本的农村保障体系,包括基础养老金、医疗等政策。不同于中西部一般农业型村庄,浙江沿海发达农村的保障水平更高,每月的养老金额较高。第二,失土保险。由于工商业发展,村民土地大量被征用,因而每位村民都能获得较高的失土保险金,每月达到1500
[1]柴定红、罗忆源:《谈谈非正规经济的性质问题》,《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