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历史逻辑*
作者:韩俊?金伟 2020-09-02 10:37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回顾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过程,其历史逻辑主线便是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飞跃。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必然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这条发展主线层层递进,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继承、创新、发展的历史脉络。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社会主义道路?历史逻辑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575(2019)05-0005-08
一、“站起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逻辑起点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著名讲话,在这次会上,毛泽东指出:“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1[1]。自此以后,“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了家喻户晓的话语。为了“站起来”,中华民族付出了惨重代价,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此献出宝贵生命。为了“站起来”,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
虽然新中国成立了,但我们还不是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因为当时国家的经济结构除了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还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以及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经过3年经济恢复,毛泽东认为必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全民所有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为此,我们提出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目的就是把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同时,我国人民民主政治也在不断发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和国首部宪法规定了国体和政体,人民代表
[1]1《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