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城市群人口城市化特征及机制演化* —兼与长三角、京津冀城市群比较分析
作者:韩?靓 2020-05-14 11:19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城市群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全新地域单元,是我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已成为当前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摘?要] 通过梳理和分析珠三角城市群人口城市化的空间路径、现状、特征和动力机制演化进程,并与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进行对比,归纳了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珠三角城市群人口城市化呈现的特征和规律:(1)常住人口规模大幅度增加,但增速显著放缓,近年增幅在三大城市群中最低,人口城市化的空间分布路径仍处于向大城市集聚阶段。(2)城市化水平远高于长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居三大城市群之首;但城市化水平市际差异较大,最高值深圳和最低值肇庆城镇化率相差一倍,且城市化增速在2010年后逐渐放缓。(3)以跨省农村流动人口为主力的大规模人口流入是珠三角城市群迅速城市化的直接动因;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是珠三角城市群流动人口井喷式增长乃至推进城市化的根本动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吸引外来人口、助推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动力,提升了广州、深圳超大城市的人口聚集度。
[关键词] 珠三角城市群?人口城市化?特征?机制演化
[中图分类号] F29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575(2019)04-0026-11
城市群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全新地域单元,是我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已成为当前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动力。2016年,我国三大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GDP合计26.15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35%2[2],是承载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等系列文件都提出珠三角城市群要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
在我国城市群发展战略目标下,珠三角城市群虽然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最发达、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地区之一,但与世界五大城市群及长三角城市群相比,在城镇化质量、城市层级体系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广东省提出“建设以广州、深圳为双核的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及“携手港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背景下,迫切需要研究珠三角城市群人口城市化特征及机制演化规律,丰富城市群发展理论和城镇化理论,为促进珠三角城市群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全国其他城市群培育和发展提供经验借鉴。由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珠三角城市群人口城市化的空间路径、现状特征和动力机制演化,探寻城市群人口城市化的发展规律。
一、文献述评、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作为区域经济和人口的主要空间载体,城市群日趋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国内外学者从地理学、空间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人口学等多个角度对城市群的内涵和概念进行了界定(Jean Gottmann,1961[3];顾朝林,1991、2011[4];方创琳,2014[5];刘士林,2015[6]),认为城市群本质上是
[1]*本文系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深圳市人口空间变动及其优化路径研究”(课题号SZ2019D028)的阶段性成果。
[2]1数据由2017年各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3]Jean Gottmann, Metropolis: the urbanized northeast seaboard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twentieth century fund, New York, 1961.
[4]顾朝林:《城市群研究进展与展望》,《地理研究》,2011年第5期。
[5]方创琳:《中国城市群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地理学报》,2014年第8期。
[6]刘士林:《关于我国城市群规划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