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炮约免费-51品茶风楼阁全国,快餐500元2小时联系,全国楼凤论坛兼职平台

百年来“武训”形象之变迁与建构

作者:郭? 洋  2019-11-28 17:10  新传播    【字号:  

武训是清末一位热心教育的义丐,其人其事本是十分简单清楚的。然在武训过世后的百年里,不同的时空语境下,后人对武训形象的认知与宣传产生了不同文本内容,差异甚至一度到了颠倒黑白的地步。百年来武训形象变迁与建构的过程,说明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经过长时段的沉淀,不同时代建构与书写的内容,有可能会愈发模糊与复杂,真假难辨,需要后世治史者加以甄别。

在毛泽东看来,《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他认为此事折射出中国文化界思想的混乱。一个月后,毛泽东在审阅杨耳所写的《评武训和关于武训的宣传》一文时,批语道:“武训的中心事业是所谓行乞和办‘义’学。这件事,迷惑了很多天真的孩子般的不用脑筋的老好人,其实是一个骗局。武训自己一个人想得不对,是极小的事,没有什么影响。后人替他宣传就不同了,这是借武训来宣传自己的主张,而且要拍电影,写成著作或论文,向中国人民大肆宣传,这就引起根本问题了?!?sup>1这段批语更加真实反映了他对《武训传》这部电影进行批判的原因。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武训”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也不在于《武训传》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如何,而是在于后来人不能用电影、著作等形式,向民众宣扬“武训”这样的“坏人”。

很快,《人民日报》开始呼吁共产党员都应该参加对《武训传》的批判。各党政机关也纷纷传达文件,要求批判《武训传》。如教育部在1951年6月2日,向全国教育机关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切实开展电影《武训传》和“武训精神”的讨论与批判。7月16日,要求各地以武训命名的学校应该即刻更换校名。教育部认为“武训一生以行乞方式剥削农民,兴学为地主服务是地主阶级最恭顺的奴才?!?2跟《武训传》以及《武训画传》等有牵扯的文艺界人士也陆续展开批判与自我批判3

在《武训传》的批判浪潮中,“武训”的历史形象已经被一再贬低。然而,真正让“武训”从“千古义丐”掉落谷底的,是武训历史调查团发表的《武训历史调查记》。该文分为五个部分发布于1951年7月23日至28日的《人民日报》。这个调查团的负责人是江青,在当时化名李进。经过一番考察,《武训历史调查记》最终对“武训”这个人的评价是:大流氓、大债主、大地主。

至此,“武训”连同《武训传》一起,被丢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没有人称赞“武训”这个人物了,《武训传》也成了许多人的历史污点。批判运动的深远影响,在若干年后才逐渐显现4。所幸的是,不同于后来激进的政治风波,受到《武训传》事件牵连的人,在当时没有被打倒,个人生活未有较大变化,只是做了些口头和书面的自我批判而已。如孙瑜、赵丹等人仍然在岗位上继续工作,夏衍后来还进入中央宣传部工作。直到文革爆发,这些人的命运才发生改变。

四、回归凡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武训  

1980年,《齐鲁学刊》上发表了张经济的《希望给武训平反》一文,激起了层层波澜。此后《文汇报》《光明日报》等诸多报刊纷纷转发此消息。1985年,胡乔木在纪念陶行知的研讨会上,为武训讲了几句客观的评价。他认为1951年的批判,


1.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第374~375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编:《教育文献法令汇编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1958年,第125页。   3.《武训传》的导演孙瑜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我对〈武训传〉所犯错误的初步认识》,《人民日报》1951年5月26日。大力支持《武训传》摄制工作的夏衍发表了《从〈武训传〉的批判检讨我在上海文化艺术界的工作》,《人民日报》1951年8月26日?!拔溲怠钡陌缪菡哒缘ず罄丛晕摇凹焯帧彼担骸拔艺驹诜炊准兜牧⒊∩希苑炊娜诵月?、人道主义、改良主义的思想,把武训的屈膝投降的种种丑恶的行径美美化为忍辱负重的斗争手段和所谓的伟大的武训精神?!薄缘ぃ骸墩缘ぷ允觥?。1949年之后,赵丹除了拍摄《乌鸦与麻雀》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武训传》上。赵丹是山东人。赵丹在黄宗英的告知下得知,这篇社论的作者是毛泽东?!哒窳迹骸睹私幌烨缘ご?,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359页。   4.关于“《武训传》批判事件”的深远影响,参见杨俊《〈武训传〉批判事件研究》(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年)一书的第7章,第183~200页。

编辑:实习生sznews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